字好书
瑶瑟怨

《瑶瑟怨》

时间: 2025-05-07 10:13:55

诗句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3:55

原文展示:

瑶瑟怨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冰簟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月自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冰冷的竹席和银色的床上无法入眠的惆怅,夜空清澈如水,轻云飘动。远处的雁声越过潇湘,传递着思念的情感,而在那高楼的十二层中,明月依旧清晰可见,似乎映照着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冰簟:用冰竹编织的席子,形容床铺的寒冷。
  • 银床:指用银色材料制成的床,象征奢华。
  • 碧天:清澈的天空,形容夜晚的宁静。
  • 雁声:大雁的叫声,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十二楼:指高楼,可能暗指特定的地点或环境。

典故解析:

  • 潇湘:指湘江,古代诗人常用以表现思乡情。
  • 月自明:象征明亮的月光,如同思念的情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照亮内心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号青雀,唐代诗人,以词闻名,尤其擅长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情景。他的作品多描绘缠绵悱恻的爱情,语言清丽,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瑶瑟怨》创作于诗人经历情感波折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结合当时社会对爱情的思考与探讨,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鉴赏

《瑶瑟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个孤独的夜晚,展现了内心的寂寞与思念。开篇的“冰簟银床梦不成”,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孤独的环境,床铺的冰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冷清与无眠。接着“碧天如水夜云轻”,描绘了夜空的宁静与美丽,却与诗人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远方的“雁声”仿佛带来了思乡的愁绪,令人想起离别与思念。“十二楼中月自明”,则将眼前的月光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表现出即使在孤独的环境中,月光依旧明亮,象征着希望和情感的永恒。整体来看,诗人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往昔的回忆,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冰簟银床梦不成:描绘了诗人因寒冷而无法入眠的情境,表达了内心的孤寂。
  2. 碧天如水夜云轻:夜空清澈如水,轻云飘动,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3. 雁声远过潇湘去:远处大雁的鸣叫声,带着思乡的情感,象征着离愁。
  4. 十二楼中月自明:高楼中的明月照耀,象征着永恒的思念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天如水”,将天空比作水,形象生动。
  • 拟人:雁声似乎有情感,传达出思念的情绪。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通过夜晚的描绘与内心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深刻而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簟:象征孤独与寒冷的环境。
  • 银床:奢华却又冷清,反映内心的空虚。
  • 碧天:宁静与美好,暗示内心的渴望。
  • 雁声:思乡与离愁的象征。
  • 明月:希望与情感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冰簟”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床
    B. 冷的竹席
    C. 豪华的床

  2. “雁声远过潇湘去”中的“潇湘”意指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条河流
    C. 一种花

  3.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思念? A. 明月
    B. 冰簟
    C. 夜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温庭筠的《瑶瑟怨》相似,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孤独和思念,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意象则更为丰富多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集》
  •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集

相关查询

送史深之入蜀 送饶漕 送刘养源游吴中 送胡吏部赴阙 送胡吏部赴阙 送除景说归三衢 送不浮赴沿江制参二首 送不浮赴沿江制参二首 送不浮弟归金陵 集菩提坛示定通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入迷途 铿镪顿挫 空村 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紧絭 土牛石田 玄字旁的字 换汤不换药 打雄 包含门的成语 笑面夜叉 示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馈奠 高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漫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