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1:28
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疏。
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
闲看镜湖画,秋得越僧书。
若待前溪月,谁人伴钓鱼。
松下的轩台上,坐着一个超然于尘世的客人,安然自得地高枕无忧。雨后,青苔侵入了井口,霜降时,树叶满溢了小渠。闲暇时,我欣赏湖面如镜的画卷,秋天的韵味在越地僧人的书法中得以体现。如果等到前溪的月光,你又会与谁一同去钓鱼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越僧书”,指的是越地的僧人所书写的作品,越地以其书法出名,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审美。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唐代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婉约细腻。他的诗词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温庭筠晚年,诗人处于一种隐居的状态,旨在表达他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疏离的背景。
《题陈处士幽居》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通过“松轩尘外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超然自得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接着,通过“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的自然景象,诗人描绘了隐士所处的幽静环境,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
“闲看镜湖画,秋得越僧书”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越僧的书法不仅是对于自然的描绘,更是对心灵的寄托。而最后的“若待前溪月,谁人伴钓鱼”则引发了对人生孤独的思考,似乎在询问这份宁静中是否还有人可以共享。整首诗气韵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孤独和友谊的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松轩”指的是:
A. 树木
B. 亭子
C. 房屋
D. 湖泊
“闲看镜湖画”中的“镜湖”比喻什么?
A. 水面平静
B. 山水画
C. 心情宁静
D. 生活美好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向往宁静
C. 渴望热闹
D. 忧愁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题陈处士幽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温庭筠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生哲理。两者都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