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9:44
过分水岭
作者:温庭筠 〔唐代〕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
溪水虽然没有感情,却仿佛有情一样,
我在山中行走了三天,终于有了伴同行。
山岭的顶端就是我们分别的地方,
我感到惋惜,溪水潺潺的声音伴我度过了一个夜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潺湲”一词常用来形容水流声,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离别的深情。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唐代著名诗人、词人,因其词作而著名,被誉为“花间派”代表之一。其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细腻,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过分水岭》作于温庭筠的游历过程中,正值人生的某个转折点,或许是对友人、故乡的惦念,或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别离的伤感。
《过分水岭》通过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现了离别时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思念。诗首句“溪水无情似有情”通过对比说明了自然与人情的交织,尽管溪水本身无情,却因流淌而发出声响,似乎在倾诉离别之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入山三日得同行”描绘了旅途中和朋友相伴的温馨经历,三日的同行不仅增添了旅途的乐趣,也让彼此的情感更加深厚。接下来的“岭头便是分头处”则引出了离别的情境,象征着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分离。
最后一句“惜别潺湲一夜声”以潺湲的水声作为背景,渲染了离别气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整体来看,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景象映射人情,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与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溪水无情似有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岭头便是分头处”的意思是?
诗中体现了诗人对离别的何种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高适的《别董大》相比,温庭筠的《过分水岭》更加细腻,注重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而高适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两首诗在主题上都涉及离别,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时代背景。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