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01
《猗兰操》
作者:韩愈
孔子伤不逢时作。古琴操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有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孔子因遭遇不逢时而作此曲。古琴的声音如同谷风轻拂,伴随着阴雨。那位远去的朋友,远道送别于野外。苍天为何不让人各得其所?在这广阔的九州之中,似乎无处可归。世人有时是盲目的,不识真正的贤者。随着岁月流逝,身体渐渐衰老,兰花的香气依然飘扬。不采摘而佩戴兰花,又有什么伤害呢?如今的世事变化,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我游历四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雪霜降临,荠麦茂盛。如果你没有受到伤害,我也不会与你相见。荠麦的丰盈,荠麦的存在。君子所伤,君子所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猗兰操》作于韩愈遭遇政治挫折之际,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贤者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兰花的描写,隐喻了士人的高洁情操及其处世的困境。
《猗兰操》是一首表现士人情怀的古琴曲,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意象,构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开篇以“习习谷风”引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随后转向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贤者遭遇的同情。诗中反复提到的“兰”字,不仅仅是对兰花本身的描写,更是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与向往。通过“年纪逝迈”的表述,韩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全诗在对比与反思中,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士人的无奈与坚持。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韩愈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以及对贤者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猗兰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韩愈
C. 杜甫
D. 白居易
“习习谷风”中的“习习”表示什么?
A. 风大
B. 风轻
C. 风冷
D. 风躁
“年纪逝迈”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