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14
南涧中题
作者:柳宗元 〔唐代〕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秋天的气息聚集在南涧,我在正午时分独自游玩。
回风轻轻拂过,树林的影子变幻不定。
初来时仿佛有所收获,稍深入后便忘却了疲倦。
困在此地的鸟儿在幽谷中啼鸣,寒冷的水草在涟漪中摇曳。
离开故国的灵魂已经远去,想念朋友时泪水空自流下。
孤独的生活容易引发感慨,迷失方向时则少有合适的归处。
烦闷的索寞到底因何而起,徘徊不前的心情只有自己知晓。
谁能成为后来的人,与我有相同的心情呢?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他是古文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南涧中题》创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今湖南永州市)期间。他在此地饱受孤独与思乡之苦,正是在这样的情绪中,他写下了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世的深切思考。
《南涧中题》通过描绘秋天的南涧景色,展现了诗人孤独游玩的情景和内心的感慨。首联“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秋日的宁静与孤寂,诗人独自一人,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通过“萧瑟”的秋风和参差的林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在中间两联中,诗人表达了初来时的愉悦与逐渐加深的孤独,仿佛是在追求某种精神的满足,但这种满足又似乎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诗中“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描绘出自然界的生动,却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哀伤。
最后两联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人感叹在孤独的生活中对于情感的敏感和对于失落的无奈。结尾“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更是发出了对未来之人的期望,希望能有知音理解他的心情,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自然的感悟及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自然,表现了对人生无常、孤独与思念的深刻反思。
诗中“羁禽”指的是什么?
A. 自由的鸟
B. 被困的鸟
C. 飞行的鸟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谁为后来者”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渴望被理解
B. 对未来的恐惧
C. 对过去的怀念
与柳宗元的《南涧中题》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杜甫更加强调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柳宗元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更为宁静而深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