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7:22
亭栏下望汉江水,浮绿无风写镜明。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客情。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
在亭子的栏杆下,眺望汉江的水面,碧绿的水波在无风的日子里如同镜子般清晰。
夕阳透过云层洒下光芒,映照出河洲的影子,木筏的头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传来潭水的声音。
船帆停靠的地方,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在砧板上敲打的声音,让我想起归来的旅客的情绪。
使者徘徊在这里,心情愉悦,诗兴高涨,吟诵时并不逊色于谢宣城。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在当时影响深远,并被后世广泛传颂。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韩钦圣游览襄阳时,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写汉江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首联“亭栏下望汉江水,浮绿无风写镜明。”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江面,水波荡漾,如同一面明镜,反射着周围的景物。这里的“无风”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心境的写照,诗人此时心中无忧,尽情享受周围的美好。
接着,诗人描绘了日落的美景,“日脚穿云射洲影”,夕阳透过云层洒下光辉,映照出江面上小洲的影子,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接下来的“槎头摆子出潭声”,则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水面轻微荡漾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在后两联中,诗人以“樯帆落处远乡思”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船帆的停靠让他想到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心中不禁涌起思乡情绪。而最后一句“高吟不减谢宣城”则表达了他在此情此景中的喜悦心情,尽管他吟咏的兴致丝毫不减,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绪也随之飘荡,表现出一种对人生、对家乡的感慨。
诗中“浮绿无风写镜明”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使者”最可能指的是?
“樯帆落处远乡思”中“远乡”指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