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4:23
咏雪
作者: 姚合 〔唐代〕
愁云残腊下阳台,
混却乾坤六出开。
与月交光呈瑞色,
共花争艳傍寒梅。
飞随郢客歌声远,
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知音不相见,
剡溪乘兴为君来。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愁苦的云朵在腊月的阳台下停留,雪花在天地间飘洒,仿佛是六瓣的花朵。雪花与明月的光辉交相辉映,呈现出吉祥的色彩,与寒梅争相绽放。雪花随着郢地的客人的歌声远去,散落在宫女的舞袖中回旋。然而,知音却无法相见,我便乘兴而来,游玩剡溪以寄托我的情思。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道纯,号惭愧,原籍河南,后迁居到山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末春初之际,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在这个时节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奈,因而写下了这首以雪为主题的诗,表达对知音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咏雪》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花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开篇的“愁云残腊下阳台”,以“愁”字引出诗人的情感,暗示冬天即将过去,但愁苦的情绪仍在心中萦绕。接着,诗人描绘雪花的“六出”形态,营造出一种轻盈和美丽的意象,体现了他眼中的雪的神奇与美丽。
诗中提到的“与月交光呈瑞色”,不仅展示了雪与月亮互相辉映的景象,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期盼。再加上“共花争艳傍寒梅”,雪花与梅花相映成趣,突显出寒冬中依然绽放的生命力,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后半部分,诗人借助“郢客”和“宫娥”的意象,再次展现了雪的轻盈与流动。雪随歌声远去,散落在舞袖中,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未能相见的知音。最后一句“剡溪乘兴为君来”,则体现了诗人虽有愁苦,却仍然希望在美景中找到乐趣与寄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与表达思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知音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出”指的是雪花的什么特征?
“愁云”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寒梅”意象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