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5:40
未是峨眉境,何来入座看。
蛮中晴亦雪,徼外暑偏寒。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
鳞鳞望不尽,指点是松潘。
这并不是峨眉山的地方,何以让我在此观看?
在蛮地的晴天也似乎下雪,边外的暑气却格外寒冷。
云彩散去,千峰都披上了白色,霜凝结在万壑之间显得红艳。
层层山峦望不到尽头,指点的地方就是松潘。
作者介绍:方象瑛,清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当时诗人游历于高山雪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产生了对山水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望雪山》是一首描写高山雪景的诗歌,诗人在此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开篇的“未是峨眉境”便表明了诗人所处的场景并非峨眉山,但同样的壮阔景色让他感到震撼。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晴天的蛮地似乎也有雪,反映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以至于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远处的高山依然透出寒冷的气息,这种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中的“千峰白”和“万壑丹”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诗人的目光在层峦叠嶂中游走,仿佛能够看到每一座山峰的独特风貌,形成了一种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最后一句“鳞鳞望不尽,指点是松潘”则将目光聚焦于松潘,松潘不仅是地理上的指向,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对某种理想或归属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雪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诗词测试:
方象瑛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蛮中晴亦雪”中的“蛮”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松潘”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与《望雪山》均描绘自然景观,王维的诗歌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方象瑛则通过宏观的山水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所长,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