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0:28
《郡圃杏花二首 其二》
作者:杨万里
迥出千花合受降,
不然受拜亦何妨。
行穿小树寻晴朵,
自挽芳条嗅暖香。
却恨来时差已晚,
不如清晓看新妆。
朗吟清露温风句,
恼杀诗翁只断肠。
这首诗描绘了杏花盛开的美景,诗人走出繁花似锦的园圃,心中却有些遗憾。虽然有千花盛放,但若不去欣赏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小树间穿行,寻找阳光下绽放的花朵,轻轻折下一枝,细闻其香。诗人感叹来得太晚,不如在清晨时分欣赏那新妆的花朵。站在温暖的春风中,吟诵着清露滋润的句子,惹得诗人心中不禁感到伤感。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杏花盛开的时节,诗人以花为喻,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遗憾,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杨万里的《郡圃杏花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杏花的盛开,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欢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开头就描绘出“千花合受降”的盛况,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花海中,令人陶醉。然而,随之而来的“行穿小树寻晴朵”,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春天的渴望。诗人自挽芳条,细嗅暖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而后半部分则流露出一丝惋惜,“却恨来时差已晚”,诗人因未能及时欣赏杏花的美丽而感到遗憾,这种情感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的结尾,朗吟清露的句子,虽是温馨的描绘,却因“只断肠”的情感,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整首诗在轻快与惆怅之间游走,展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花合受降”表达了什么情感?
“却恨来时差已晚”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前者注重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而后者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深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欢快,后者则偏向沉静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