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9:33
《西子妆慢 代悼》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慵舞鹤迷。化烟玉冷,缥缈蓬山弱水。
藕丝无力系春魂,替江皋万红飞泪。
依稀梦里。问北去南来何意。
葬倾城怕旧家儿女,潮妆难起。
当时事旖旎风光,燕侣应能记。
海天芳草尽红心,托沧波忏情遥寄。
西真侍史。定争说花王名字。
下巫阳,碎剪新题凤纸。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懒散迷惘的情景,仿佛舞动着的仙鹤,让人醉迷。化作冷烟的美玉,缥缈的蓬莱山与细弱的水流,似乎都在表达一种孤寂的感觉。春天的灵魂如同藕丝般无力,替代那江边万朵花的泪水。梦中依稀可见,问北去南来的意义何在?对倾城之美的忧伤,怕是旧日家人和儿女的牵挂,潮湿的妆容难以再现。曾经的美好时光,燕子伴侣应该能够记得。海天之间芳草尽,红心寄托在沧浪之中,遥远地忏悔情感。西边的真侍史,必定在争论花王之名。来到巫阳,剪碎新题的凤纸。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其诗风兼具清丽与婉约,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旨在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失去的哀悼,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西子妆慢 代悼》是一首充满感伤与美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慵舞鹤迷”引入,营造出一种轻盈而又迷惘的氛围,仿佛在梦境中徘徊,令人心生向往。后续的描写中,诗人用“化烟玉冷”与“藕丝无力”形象地表现出一种冰冷的孤独感,似乎春天的气息也因此而消逝。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具巧思,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对人事的感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
诗中多处运用典雅的比喻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如“葬倾城怕旧家儿女”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失落与惋惜,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结尾处提到的“下巫阳,碎剪新题凤纸”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对逝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在整体上,诗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使读者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体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爱情以及自然的独特理解与诠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哀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对亲情、爱情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思考。
诗词测试:
“慵舞鹤迷”中的“鹤”象征什么?
“化烟玉冷”中的“玉”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依稀梦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西子妆慢 代悼》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该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