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58
进秋隼
作者:耿湋 〔唐代〕
岂悟因罗者,迎霜献紫微。
夕阳分素臆,秋色上花衣。
举翅云天近,回眸燕雀稀。
应随明主意,百中有光辉。
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感慨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诗人感叹,谁能想到狩猎的鸟儿会在迎霜时节向紫微星献上自己的敬意。夕阳把温暖的光辉洒在大地上,秋天的景色装点了花儿的衣裳。翅膀高举,似乎能够靠近云天,但回头一看,燕雀已是稀少。这样的情景应该随明主的意图而起,百鸟中也会有光辉的存在。
耿湋,唐代诗人,字子逵,号青溪,生平不详,作品多为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进秋隼》创作于秋季,诗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借助鸟类的飞翔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同时也隐喻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进秋隼》是唐代诗人耿湋的一首表现秋天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和自由的思考。开头两句“岂悟因罗者,迎霜献紫微”,以鸟儿作为切入点,表现出秋天的冷冽。鸟儿在迎接霜降之际,仿佛在向高贵的星宿献上敬意,暗示一种谦卑与追求。
接下来的“夕阳分素臆,秋色上花衣”描绘了秋日夕阳下,温暖的光辉洒在大地上,花儿在秋色的映衬下显得愈加美丽,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第三句“举翅云天近,回眸燕雀稀”则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渴望,想要高飞却又意识到现实的残酷,燕雀的稀少象征着自由与理想的难以获得。
最后一句“应随明主意,百中有光辉”更是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强调了在明主的引导下,才能找到自己光辉的价值。整首诗以鸟的飞翔为线索,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深刻的生命哲理。
诗中“岂悟因罗者”中的“因罗”指什么?
“夕阳分素臆”中“素臆”指的是什么?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虽然各有侧重,但都通过秋天的景象深刻揭示了人类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