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58
与六祖长老颂
黄庭坚 〔宋代〕
昨夜三更,有人点烛。
烧尽十方,天堂地狱。
不知是谁家之子,都无面目。
但只向深草中藏,莫向孤峰上宿。
斋时有饭,天明有粥。
自然而得,山青水绿。
昨夜三更时,有人点燃了蜡烛,
把十方的世界都烧尽,天堂与地狱也随之消失。
我不知道这是谁家之子的所作所为,大家也都没有面目可言。
唯有藏身于深草之中,不要在孤峰上过夜。
斋戒时有饭,天亮时有粥。
一切都是自然所得,山水依旧青翠幽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十方、天堂地狱”与佛教思想有关,反映了对生死、因果的思考。王阳明的“心即理”理论也与此有呼应,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清净与自在。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批评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精湛的书法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的隐居生活时期,表现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深刻的哲理,对人生的思索与自然的亲近相结合,体现了道教与佛教的思想影响。
《与六祖长老颂》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深夜点蜡烛的情景,暗示着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渴望。这种寻找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追求。接着,诗人提到“烧尽十方,天堂地狱”,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和对超脱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告诉我们要隐蔽于深草,远离孤峰,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拒绝,强调了隐居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两句“斋时有饭,天明有粥”,则是对简单生活的赞美,表现了在自然中自得其乐的心态。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情怀,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昨夜三更”的意思是:
A. 白天
B. 夜深
C. 黄昏
D. 凌晨
诗人提到“深草”,意指:
A. 名利
B. 隐蔽的地方
C. 孤独
D. 繁华
诗中强调的生活方式是:
A. 奢华
B. 繁忙
C. 简单自然
D. 追名逐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的《与六祖长老颂》与王之涣的《登高》,前者强调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而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感慨与壮志未酬的思考。两者都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但视角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