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8:31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
作者:黄庭坚
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鞵称老夫。
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
鷫鷞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
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
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褌且著襦。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描写了一个人住在简陋的环境中,虽有江边的美景,但生活却十分困苦。诗人感叹年纪大了,仍然要为生计奔波,穿着朴素的衣物。生活中有许多烦恼,亲友的劝说让人想要归去,但又期待着与朋友饮酒畅谈。现代社会虽然人才辈出,但仍需要扶持和引导。孩子们还未能吃饱,妻子们生活艰辛。生活的琐碎如同渔猎和酿酒一般,诗人希望能问问那些在田间劳作的村民,黄鸡是否肥美。即使醉酒后在林中伐木,依然梦见官府的召唤。最后,诗人警示不应过于贪图富贵,因为那样的生活无法滋润心灵的安宁。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晏殊并称。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生活。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正值北宋政治动荡、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黄庭坚的《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生活智慧的诗作。诗歌开篇描写了一幅贫困的生活画面,简单的四壁和没有依靠的处境,反映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思考。通过“白头”“桐帽”等描写,展现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挣扎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沧江鸥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自由与渴望的象征。鸥鹭的闲适与人间的劳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自由与幸福。
“昨来杜鹃劝归去”,这一句蕴含着对归隐田园、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更待把酒听提壶”则表明了对现实的妥协与不甘。诗人通过饮酒来寻找慰藉,似乎在为生活的苦涩寻找短暂的解脱。
最后,诗人以“富贵安能润黄垆”收尾,表明对物质富贵的看淡,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这首诗在描述生活困苦的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围绕着生活的困境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于物质富贵的淡泊与对于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反映出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中提到的“沧江鸥鹭”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对“富贵”的态度是?
“昨来杜鹃劝归去”一句中,杜鹃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