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0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05:49
原文展示: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关隘百尺之高,分隔着西方的天空,远行的旅人在此停下马蹄。飞檐的楼阁远远地连接着直立的秦地树木,蜿蜒的城墙斜斜地压低了陇地的云彩。天山险峻如同肩并肩站立,浩瀚的沙漠苍茫一片,让人望之迷茫。谁说崤山和函谷关自古以来就险峻无比,回头看去,只见到一粒泥丸般的景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因主持禁烟运动而闻名。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嘉峪关所作,表达了他对边关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当时,林则徐因禁烟运动被贬至新疆,途经嘉峪关,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嘉峪关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的雄伟与苍凉。首联以“严关百尺”形容关隘的高耸,以“万里征人”表达旅人的远行。颔联通过“飞阁遥连”和“缭垣斜压”描绘了关隘的宏伟与险峻。颈联以“天山巉削”和“瀚海苍茫”进一步强化了边关的险峻与辽阔。尾联则通过“崤函千古险”与“回看只见一丸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嘉峪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关隘、山川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的雄伟与苍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严关”指的是什么? A. 嘉峪关 B. 山海关 C. 函谷关 D. 雁门关
诗中的“崤函”指的是什么? A. 崤山和函谷关 B. 崤山和黄河 C. 函谷关和黄河 D. 崤山和长江
诗中的“一丸泥”比喻什么? A. 景象的渺小 B. 国家的衰败 C. 旅人的孤独 D. 边关的险峻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