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0:03
琵琶仙 冯煦〔清代〕
颦月笼寒,奈相见旧日东阑愁凭。
溪上空掩,微云蘋波澹无影。
酸一点离心似酒,被前浦雁声吹醒。
断甃通潮,遥岚阁雨,幽恨销凝。
问何处怨鹤啼烟,但凉翠濛濛湿萝磴。
依约远山眉样,待霜娥开镜。
风笛冷春欺倦柳,剩断桥几缕摇暝。
早又深烛单衫,悄归渔艇。
月色朦胧,寒气逼人,想当年在东边阑干边的相见,心中不胜愁苦。
溪边的水面空荡荡的,轻云漂浮,水波轻轻荡漾却没有影子。
一丝酸楚,仿佛酒后离愁,被前面的雁声唤醒。
断墙旁潮水涌动,远处山阁雨声细细,幽怨的心情渐渐消散。
问一问哪里有怨鹤的啼鸣,但只见凉意弥漫,湿润的苔藓铺满石阶。
依稀远山如眉,期待着霜月的明镜。
风吹笛声冷,春日让柳树感到疲倦,剩下的断桥伴随着几缕摇曳的暮光。
天色已晚,烛光微弱,单衣轻薄,悄悄归来的渔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霜娥”是古人对月亮的称呼,反映了月亮在古诗词中的重要象征意义。古人常以月亮寄托思乡和孤独的情感。
作者介绍:
冯煦,清代诗人,以词风婉约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其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感慨。
创作背景:
《琵琶仙》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心境的复杂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当下孤独的感受,体现出一种典雅而忧伤的情怀。
《琵琶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诗中月色与寒气交织,展现了秋冬时节的凄清。而溪水的波纹与雁鸣则引发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诗中“酸一点离心似酒”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离愁别绪的复杂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远山眉样”等描绘,勾勒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期待,展现了内心的向往与渴望。最后一句“悄归渔艇”则是诗人对归属感的追求与渴望,整个诗歌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个体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的交融,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悟,展现了文人特有的忧伤与细腻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颦月笼寒”中的“颦”是什么意思?
A. 微笑
B. 皱眉
C. 轻声
“酸一点离心似酒”中,诗人用什么比喻来表达离愁?
A. 酒
B. 风
C. 雁
诗中“凉翠濛濛湿萝磴”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干燥
B. 湿润
C. 炎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煦的《琵琶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通过月亮与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思乡情绪,但冯煦的作品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体现出豪放与洒脱的个性。这种风格的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独特解读与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