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怀四首 其一

《秋怀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22:58:41

诗句

一卷离骚对短檠,凉生昨夜旅魂惊。

隔窗梧竹萧萧响,知是风声是雨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8:41

原文展示:

秋怀四首 其一 林则徐 〔清代〕 一卷离骚对短檠,凉生昨夜旅魂惊。隔窗梧竹萧萧响,知是风声是雨声?

白话文翻译:

我手捧着一卷《离骚》对着简陋的灯台,昨夜的凉意让旅途中的灵魂感到惊恐。隔着窗户,梧桐和竹子发出萧萧的声响,我分不清这是风声还是雨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骚:指屈原的名作《离骚》,这里代指诗集或书籍。
  • 短檠:简陋的灯台,檠指灯台。
  • 凉生:指凉意产生。
  • 旅魂:旅途中的心灵或精神。
  • 萧萧: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曾任湖广总督,因禁烟运动闻名。其诗风格沉郁顿挫,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孤独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首句“一卷离骚对短檠”,通过“离骚”和“短檠”两个意象,暗示了诗人的学识和旅途的艰辛。次句“凉生昨夜旅魂惊”,以“凉生”形容夜间的寒意,“旅魂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惊恐。末句“隔窗梧竹萧萧响,知是风声是雨声?”通过“梧竹萧萧响”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知是风声是雨声?”则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未知的疑惑,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离骚”和“短檠”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学识和旅途的艰辛。
  • 次句以“凉生”形容夜间的寒意,“旅魂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惊恐。
  • 末句通过“梧竹萧萧响”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知是风声是雨声?”则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未知的疑惑。

修辞手法:

  • 拟人:“旅魂惊”将旅人的心灵拟人化,表达了内心的不安。
  • 设问:“知是风声是雨声?”通过设问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对未知的疑惑和内心的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骚:代指诗集或书籍,象征学识。
  • 短檠:简陋的灯台,象征旅途的艰辛。
  • 凉生:形容夜间的寒意,象征孤独和不安。
  • 梧竹萧萧响:自然景象,象征凄凉和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离骚”指的是什么? A. 屈原的名作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食物

  2. “凉生昨夜旅魂惊”中的“旅魂”指的是什么? A. 旅途中的心灵 B. 旅途中的身体 C. 旅途中的行李 D. 旅途中的风景

  3. “隔窗梧竹萧萧响”中的“萧萧”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雨声 C. 鸟鸣声 D. 人声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林则徐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林则徐的诗更多地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和内心的不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林则徐诗集》:收录了林则徐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唐博士祠 再和宿囊山三首 送洪侍御二首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 和季弟韵二十首 挽郑郎公卫夫妇二首 送欧阳上舍梦桂 余自戊申春得疾止酒十年戊午秋开戒小饮二首 寄刘实斋侍郎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虎自卫 惺松 完体将军 糹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不知所云 笑溶溶 包含待的成语 一谷不升 纸落云烟 令行禁止 罗钳吉网 镸字旁的字 豫园 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