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32
原文展示:
庚子岁暮杂感四首 其四 林则徐 〔清代〕
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 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 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 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
白话文翻译:
早晨登上古老的荒台,面对汉朝的遗迹,心中涌起无数感慨。 谁能打开三面的堡垒,谁又能占据拥有万人的城市。 杨仆空有横渡大海的志向,终军却只是随意请缨。 南方的海洋离天边如此遥远,重要的城镇需要威名来守护。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涤生,晚号戒庵居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以禁烟和抵抗英国侵略而闻名,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首诗创作于庚子年(1840年),当时林则徐因鸦片战争被贬至新疆,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庚子岁暮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当时正值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因主张禁烟和抵抗英国侵略而被贬至新疆,诗中流露出他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登临古迹、感慨时局、抒发志向等手法,表达了林则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一句,既描绘了古迹的荒凉,又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一句,通过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志士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最后两句“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则强调了国家的重要城镇需要威名来守护,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志士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和对国家重要城镇需要威名来守护的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朝汉荒台古”中的“荒台”指的是什么? A. 荒废的台地 B. 新建的台地 C. 繁华的台地 D. 古老的台地
诗中“能开三面垒”中的“三面垒”比喻什么? A. 多重障碍 B. 三面城墙 C. 三面山峰 D. 三面河流
诗中“杨仆空横海”中的“杨仆”指的是谁? A. 杨仆是一个历史人物,空有横渡大海的志向,但未能实现。 B. 杨仆是诗人的朋友。 C. 杨仆是诗人的敌人。 D. 杨仆是诗人的亲戚。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