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3:02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诗人感叹日月难以捉住,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为生活的艰辛而悲伤。即使是高贵的黄金,也不惜花费去换取春天的温暖。就像转瞬即逝的火光一样,人生的光辉也无法永存。此时此刻的生活犹如梦境,未来的我究竟会成为什么样子?提壶倒酒时不必在意贫穷,邀请邻居一起喝酒畅谈。即使是仙人,也常常感到迷茫,唯有在醉酒中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飘逸的风格和奔放的个性著称,作品涵盖了山水、人生、友情等多个主题。
《拟古十二首》是李白对古诗风格的借鉴与再创作,旨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哲思。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酒的热爱。
李白的《拟古十二首 其三》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开篇即以“长绳难系日”引入,展现时间的流逝和人对时间的无奈。诗中“黄金高北斗”则揭示了物质财富无法换取真正的幸福。诗人通过对比“石火无留光”和“世中人”,强调人生命的脆弱和瞬息万变。紧接着,李白引导读者思考未来的无常,“后来我谁身”表达了对自身存在的怀疑和对未来的迷惘。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诗人以“提壶莫辞贫”提倡简单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共享的快乐。最后一句“未若醉中真”则是诗人的自我解脱,醉酒成为寻找真实自我的途径,展示了李白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洒脱和哲思。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短暂和对酒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悟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李白在面对人生无常时选择以酒会友,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李白在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诗中提到的“黄金”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对比:李白的诗多以豪放、潇洒著称,而杜甫的诗则更偏向沉郁、深刻。两者在对待人生苦难的态度上有所不同,李白选择以酒释怀,杜甫则通过沉思来反映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