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吴先生山居

《题吴先生山居》

时间: 2025-05-03 21:59:15

诗句

先生此幽隐,便可谢人群。

潭底见秋石,树间飞霁云。

山居心已惯,俗事耳憎闻。

念我要多疾,开炉药许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9:15

题吴先生山居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原文展示:

先生此幽隐,便可谢人群。
潭底见秋石,树间飞霁云。
山居心已惯,俗事耳憎闻。
念我要多疾,开炉药许分。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在这幽静的山居中,便可以告别人世的喧嚣。
潭水底下可以看到秋天的石头,树间飘浮着晴朗的云。
我已经习惯了山中的生活,厌烦了世俗的琐事。
但我心中仍然想着要多一些急切,愿意打开炉火来分些药方。

注释:

  • 幽隐:隐居于幽静之处。
  • 潭底:水潭的底部。
  • 秋石:秋天水底的石头,象征清澈和宁静。
  • 霁云:雨后放晴的云,象征清朗的天空。
  • 耳憎闻:耳朵厌烦听到世俗的事务。
  • 开炉药:指煮药,表示对健康的追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山居”和“隐居”可以引申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强调安静、隐逸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生于唐代,是一位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体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吴先生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题吴先生山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恬淡与宁静。诗中描绘的潭水、秋石、霁云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令人向往。同时,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折射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普遍心理。

第一联“便可谢人群”,传达出一种告别尘世喧嚣的决心;第二联通过潭底的秋石和树间的霁云,描绘出山居的清新与恬静;第三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厌烦,显示出他内心的向往和坚持;最后一句“开炉药许分”则将隐逸与健康结合在一起,既是对道家思想的呼应,也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先生此幽隐,便可谢人群。”:在这样的幽静环境中,吴先生可以告别喧嚣的人群,享受清净的生活。
    • “潭底见秋石,树间飞霁云。”:描绘了山中清澈的潭水与秋天的石头,和树间飘浮的晴朗云彩,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 “山居心已惯,俗事耳憎闻。”:诗人已经习惯于山中的生活,厌烦了世俗的琐事。
    • “念我要多疾,开炉药许分。”:表达了对健康的关心,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潭底见秋石,树间飞霁云”,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结构。
    • 意象:运用了潭水、秋石、霁云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恬静自然的氛围。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潭水:象征着宁静和深邃的思想。
  • 秋石:代表着岁月的沉淀与静谧。
  • 霁云:象征着晴朗和清新,暗示着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潭底见秋石”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秋天的萧瑟
    • B. 自然的静谧
    • C. 人世的纷扰
    • D. 生命的脆弱
  2. 诗人对“俗事”的态度是:

    • A. 渴望了解
    • B. 习以为常
    • C. 厌烦逃避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自然的静谧
  2. C. 厌烦逃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的《饮酒》则更多表现了个人对世俗的超脱,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忆江氏园亭 雨过 送人南游 计甫草至寓斋 送再从侄处默 题书屋壁 计甫草至寓斋 其二 怀从叔川中 铜雀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包含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察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胇胃 鼍更 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密密麻麻 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板脸 柳街花巷 鼓字旁的字 江涘 鹿字旁的字 颓顶 神交已久 龜字旁的字 东方不亮西方亮 定心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