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1:43
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
作者:李弥逊
长松瑟瑟摇悲风,
方床冷枕鸣秋蛩。
短衾客子起孤决,
平明归思如春鸿。
我家君家各阳羡,
梦寐不听闽山钟。
自从胡马饮江水,
去住彼此随飞蓬。
那知万里一樽酒,
天云落日聊春容。
野林秋净山更远,
楼殿突兀藏丹枫。
银钩玉筹光照座,
高歌大笑声摩空。
长亭著鞭莫太早,
愁色正在登临中。
一身四海会面少,
况我与子俱成翁。
径须留作千日醉,
坐看春风舒小红。
长松在秋风中摇曳,发出悲凉的声音,
方形的床榻上,冷冷的枕头伴着秋天的蟋蟀鸣叫。
短被子下的客子因孤独而起身,
明亮的天空下,思乡的情绪如同春天的鸿雁。
我家和你的家都在阳羡,
梦中却听不到闽山的钟声。
自从胡马饮水于江边,
我们之间的往来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谁知万里之外,只有一樽美酒,
在天空云彩和落日的映衬下,春光依旧美好。
野林在秋天显得格外宁静,山也愈加遥远,
楼殿高耸,隐匿在丹枫之中。
银钩和玉筹的光芒照亮了座位,
高声歌唱和大笑的声响回荡于空中。
长亭外的马鞭不要太早挥动,
忧愁正是登临时的心情。
一生在四海中相会的人少,
更何况我和你都已年老。
应该尽情地醉上千日,
静坐看春风轻拂小红花。
李弥逊,宋代诗人,字君远,号玉溪,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这首诗作于李弥逊送别友人邹德久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愿和对离别的惆怅,同时也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的开头,通过“长松瑟瑟摇悲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不安。接着,诗人用“方床冷枕鸣秋蛩”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短被子下的客子,似乎在感受着思乡的强烈情感。
“平明归思如春鸿”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与友人的离去相联系,表达了对彼此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胡马饮江水”,显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无奈与思绪的纷飞。
后面的描写,诗人通过“长亭著鞭莫太早”提醒友人不要急于离去,正是因为愁苦仍在心中。最后一联“径须留作千日醉,坐看春风舒小红”,则是一种对人生的洒脱态度,尽管岁月无情,但仍应珍惜眼前,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离别、思乡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长松瑟瑟摇悲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忧伤
C. 宁静
“平明归思如春鸿”中的“春鸿”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
B. 思乡的情感
C. 归来的友人
诗人希望朋友在离开时有什么样的心情?
A. 急于离去
B. 轻松愉快
C. 不要太早离开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的意蕴与美学,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