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时间: 2025-05-12 07:41:43

诗句

便面南台缭绕山,晚云归尽远空闲。

晴岚遍染参差玉,若比蒿阳季孟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1:43

诗词名称: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便面南台缭绕山,晚云归尽远空闲。
晴岚遍染参差玉,若比蒿阳季孟间。

白话文翻译:

在南台山的周围,云雾缭绕,晚霞渐渐消散在远空。
晴日的微风将参差不齐的山峰染上了玉石般的光泽,
仿佛是在和春天的蒿草相互映衬,正如孟春的时节。

注释:

  • 便面:面向,朝向。
  • 南台:指南台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山名。
  • 缭绕:环绕、缠绕。
  • 晴岚:晴天的山岚,空气清新时的山雾。
  • 参差:形状不齐,错落有致。
  • 蒿阳:蒿草生长的地方,常用来指代春季。
  • 季孟:指春季的初孟,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典故解析:

  • 南台:南台山在古代文人中常被提及,是一个象征清幽和隐逸的地方。
  • 季孟:孟春是春天的第一个月,代表着新生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之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季的某个黄昏时分写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台山的美丽秋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首句“便面南台缭绕山”以“便面”开头,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仿佛诗人正身处于这片山水之间。接下来的“晚云归尽远空闲”则突出了黄昏时分宁静的氛围,晚云渐渐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
第三句“晴岚遍染参差玉”中,晴日的气息与山的参差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而最后一句“若比蒿阳季孟间”,则将自然景色与季节变化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对生命轮回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相互辉映,展现出秋日的蕴藉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便面南台缭绕山:诗人面对南台山,山影缭绕,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
    2. 晚云归尽远空闲:黄昏的云彩逐渐消失,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空阔宁静。
    3. 晴岚遍染参差玉:晴朗的山岚把山峰的色泽染成了玉石般的光泽,展现出自然的美。
    4. 若比蒿阳季孟间:比喻当下的景象像春季初孟时分的生机,暗含了生命的循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参差玉”,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和节奏上形成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南台山:象征着避世与清幽。
  • 晚云: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宁静的心境。
  • 晴岚与玉:都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台”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的山
    • B. 南方的山
    • C. 中央的山
    • D. 并不存在的地方
      答案: B
  2. 诗中“晴岚”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气息?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答案: C
  3. “参差玉”是对什么的比喻?

    • A. 山峰的形状
    • B. 云彩的颜色
    • C. 树木的高低
    • D. 水流的清澈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并表现了宁静的心境;而李弥逊则更侧重于对季节变化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施尉生日) 传言玉女·稽古堂前 鹊桥仙(乙丑七夕) 传言玉女(五月四日孙佥判四昆仲携具稽古堂观竞渡,有作) 玉楼春(丁卯四月一十三日书考会作) 鹧鸪天(乙丑八月十八日寿太孺人) 菩萨蛮·泉江三遇昌阳节 点绛唇(王园次施尉韵) 好事近(丙寅重阳) 柳梢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水中著盐 佯呆 包含浪的成语 阒无人声 巊冥 高字旁的字 终身不渝 子字旁的字 手高眼低 举止娴雅 堕其术中 黹字旁的字 却客疏士 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