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6:15
油衣则漏瓦不漏,谏议微词规乃后。
罢猎从兹慎驰骤,禽荒垂戒古今同。
拒关不纳羸马供,汉门候,魏笔公。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帝王猎猎的批判,指出表面上能够遮挡雨水的油衣,实际上却无法遮挡漏水的瓦片,暗指谏言虽少却意义重大。停止狩猎从此应当谨慎行事,猎杀禽兽的荒唐行为在古今都是值得警戒的。拒绝在关口接受羸弱的马匹供奉,历史上汉朝的门口等待的是魏国的文人。
程盛修,清代诗人,诗风严谨,常以历史为题材,擅长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的忧虑。程盛修以历史为鉴,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狩猎行为的批判,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期望。
《咏史乐府十二章·从猎讽》通过对狩猎的描写,揭示了权力者的荒唐与无知。诗中以“油衣则漏瓦不漏”开篇,形象地表现了表面防水的油衣无法真正解决漏水的问题,暗喻谏言的微不足道但却至关重要。接着,诗人呼吁停止狩猎,强调了对生命的敬重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表明古今的荒唐行为如出一辙,皆应引以为戒。
在后面的两句中,作者提到了拒绝羸弱马匹的供奉,隐喻对朝廷中无能之辈的拒绝。通过提及“汉门”和“魏笔公”,作者不仅回顾了历史,还对当时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显示了对文人政治的期待和对腐败现象的警惕。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狩猎的批判,更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程盛修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历史的深思熟虑。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警醒,告诫世人珍惜谏言,警惕权力的滥用,并对社会的荒唐行为保持警觉。
诗中“油衣则漏瓦不漏”主要表达了什么意义?
A. 表面现象无法遮掩真实问题
B. 防水材料的优越性
C. 传统建筑的坚固
诗中提到的“禽荒”指的是?
A. 遭受灾害的禽鸟
B. 乱世中的动物捕猎行为
C. 不合理的狩猎行为
“拒关不纳羸马供”表达了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弱者的同情
B. 对无能之辈的拒绝
C. 对动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