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38:43
嵯峨壁立,是洪荒何世,撮尘造汝。名号不跻衡华列,混绝虚嚣盘古。拔地千寻,距天一尺,高纳群峰俯。披裘狂客,应能七二同数。遥怜安石东山,风流裙屐,哀乐中年路。勉把新亭閒涕抑,莫办苍生霖雨。凿空迟通,触周稽伐,谁省愚公苦。黄冠归去,可怜丘壑无主。
这座高耸的山峦,究竟是哪个时代的遗迹,造物者将这尘土聚集而成。它的名字无法与华丽的山脉并列,似乎与盘古时代的喧嚣隔绝。它拔地而起,直入云霄,向群峰俯视。披着毛皮的狂客,应该能够与七十二位仙人同数。遥想东山的安石,风流潇洒,走过哀乐交织的中年路。努力抑制新亭的闲愁,不要为苍生的雨水操劳。凿空之路漫长而艰辛,触碰周公的法则,谁来体会愚公的辛苦。黄冠之人归去,令人怜惜这片无人看管的丘壑。
傅熊湘,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傅熊湘游山时,偶遇樵者,借问山名而发,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哲理的探讨。
《百字令 题画,偶逢樵者问山名》以高耸的山峦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思索。开篇以“嵯峨壁立”描绘山的雄伟,接着引入对古代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的探讨和对山的渊源的追问。诗中多次提到“愚公”,暗示着对艰难险阻的理解和对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山的描写,引申出对人生的感悟。与樵者的偶遇,既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既向往又无奈的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如将山与历史、个人与自然相对立,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结尾提到“黄冠归去”,给人留下了深思的余地,仿佛在感叹世事无常,丘壑虽美,却无人管理,寓意人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透过对山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个人处境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愚公”象征什么?
“遥怜安石东山”中的“安石”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披裘狂客”指的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