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时间: 2025-04-27 14:58:01

诗句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

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8:01

原文展示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
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拜访一位隐士的情景。诗人跟随朋友来到山里,继续攀登到西峰,见到了远道而来的高人。两人一起询问,心灵寄托于何处才好,隐士挥手指向空旷的天空,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无拘无束。

注释

  • 故侯:指故友或旧交,表示作者与朋友的关系。
  • 远公:意为远道而来的高人,通常指隐士或道士。
  • 置心:意为放置心灵的地方,问心灵归宿。
  • 虚空:指没有实体的空旷之地,象征无所依附的境界。

典故解析

“藏真上人”通常指修行人或隐士,代表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理想。唐代社会中,隐士文化盛行,许多士人向往隐居山林,追求道教和佛教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叔伦,字景阳,号季子,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隐士及人情,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理想的碰撞期。诗人往往借助隐士的形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心理。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在山中寻访隐士,通过与友人的对话,探讨心灵的寄托与归宿。诗中隐士的指向虚空,意味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暗示心灵的宁静并不依赖于外界的事物,而在于内心的修炼与自我反省。

诗的意境清新自然,描绘了山水的恬静与隐士的超然,体现出一种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追求。此种追求在唐代士人中普遍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文化的推崇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故侯将我到山中:朋友带我来到这片山林,显现出友人之间的亲密。
    • 更上西峰见远公:继续向上攀登西峰,见到了远道而来的高人,展现出对隐士的崇敬。
    • 共问置心何处好:我们一起询问,心灵该寄托于何处,突显内心的迷茫。
    • 主人挥手指虚空:隐士用手指向空旷的天空,暗示心灵的归宿在于超然物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虚空”比作心灵的归宿,体现了心灵的自由与无拘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自由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中:代表自然与宁静,象征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
  • 西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暗示精神的升华。
  • 虚空:象征无所依附的境界,体现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拜访的高人被称为: A. 远公
    B. 隐士
    C. 高僧
    D. 友人

  2. “主人挥手指虚空”中的“虚空”象征着: A. 物质世界
    B. 内心的宁静
    C. 朋友的支持
    D. 山水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题临安邱氏宅》林升

诗词对比

  1.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山中隐士,强调友情与自然的和谐。
  2. 林升《题临安邱氏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马嵬归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入潼关 题濠州钟离寺 伤迁客殁南中 题樟亭 司马相如琴歌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杂曲歌辞。杨柳枝 送卢弘本浙东觐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聚开头的成语 镸字旁的字 始料不及 女字旁的字 斑马 搔首不知痒处 包含濡的成语 同字框的字 如牛负重 黽字旁的字 八蜡神 力字旁的字 斗头 河梁之谊 势倾朝野 夏开头的成语 晒翅 洞若观火 包含虫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