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5:39
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
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想笑又想哭却不敢发声,几乎要将内心的情感吞下去。突然放下琴弦,心中充满怨恨,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半明的镜子在映照着我。应当小心笑声与哭声的交织,那些微微露出的情感,包含着浅薄与深刻的情绪。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于动荡的时代,身处衰唐之际,政治环境复杂,个人经历坎坷,曾任小官。李商隐以其诗歌的细腻、婉约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常常通过隐喻和象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创作于李商隐的晚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复杂看法和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诗中通过妓女与公主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感慨。
这首诗展示了李商隐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风格,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压抑而又复杂的情感。诗的开头“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生动地描绘了内心的挣扎和对情感发泄的恐惧。这里的“笑”与“啼”并列,显示出一种情感的极端对立,反映了人在情感面前的无奈与矛盾。
随后的“遽遣离琴怨”则揭示了诗人对音乐与情感的依赖,琴声的离去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怨恨。而“半镜明”的意象则巧妙地描绘了人们对自我情感的认知,既有清晰的部分,也有模糊的影像,暗示了人们在面对情感时的复杂心理。
最后一句“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结尾含蓄而深刻,提醒读者注意情感的脆弱和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情感深刻而复杂的理解,体现了李商隐作品中的典型特征: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含蓄而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爱情与生活中面临的内心挣扎与矛盾。李商隐通过对妓女与公主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以及个人对情感的真实感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
诗中“笑啼俱不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半镜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