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9:42
昭君怨
作者: 孙云凤 〔清代〕
斜日半帘飞絮。
昨夜小楼风雨。
栏外不胜情。
晚凉生。
芳草绿迷归路。
门掩落花无数。
春梦不分明。
恨啼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情景,斜阳透过半拉的帘子,窗外的飞絮随风飘荡。昨夜的小楼里经历了风雨,栏杆外的情感难以承受,晚风带来了阵阵凉意。青翠的芳草让归路显得模糊不清,门已紧闭,落花满地。春天的梦境依然不清晰,心中对莺啼的怨恨愈发加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昭君怨”是古代文人诗作中常见的主题,昭君是王昭君的简称,王昭君因和亲而远嫁匈奴,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爱情和故乡的眷恋与伤感。
作者介绍
孙云凤,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她的诗作多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抒发对爱情、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昭君怨》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离愁别绪的描绘,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昭君怨》以其淡雅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众多读者。开篇“斜日半帘飞絮”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斜阳的光影与窗外的飞絮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无奈。接下来的“昨夜小楼风雨”,则展示了内心的波动与不安,仿佛昨夜的风雨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情感世界的动荡。
“栏外不胜情”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外界情感的无奈与承受不住的心情,显现出一种孤独的惆怅。随着“芳草绿迷归路”,青翠的草地象征着生机,却也让归路显得迷离,暗含着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门掩落花无数”则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场景,关上的门象征着内心的封闭与无奈,落花的无数则是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怀念。而最后的“春梦不分明,恨啼莺”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春梦的无常与莺啼的怨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挣扎与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情感更加生动。例如,“飞絮”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承载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哀愁;而“恨啼莺”则使莺鸟的叫声具有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离别与孤独,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无奈与渴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对美好爱情的怀念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斜日”所描绘的是什么时刻?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D. 午夜
“芳草绿迷归路”中的“迷”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迷茫
C. 清晰
D. 郁闷
诗中对莺啼的情感是?
A. 喜爱
B. 愤怒
C. 怨恨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