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风旛堂二首

《风旛堂二首》

时间: 2025-04-27 07:40:23

诗句

告子早不动,先师四十馀。

乃知卢行者,暗合秀才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23

原文展示:

告子早不动,先师四十馀。乃知卢行者,暗合秀才书。

白话文翻译:

告子早已不再忙碌,孔子的先师已经过了四十年。于是我才知道卢行者,暗中与秀才的书籍有着相契合之处。

注释:

  • 告子:指告子,春秋时期的伦理思想家,主张“性善”。
  • 早不动:意指不再勤于活动,可能暗指安逸或不再追求名利。
  • 先师:指孔子,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 四十馀:表示时间的久远,四十年之后。
  • 卢行者:可能是指某位隐士或学者,具体身份需考证。
  • 暗合:指表面上没有明显联系,实际上却有相互契合之处。
  • 秀才:古代科举制度中的初级学者,通常指读书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亭林,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作多受时代动荡影响,反映出个人情怀与社会变迁的结合。

创作背景:

《风旛堂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乱、士人失落的历史背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中,刘克庄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古代先贤的追忆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告子和孔子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思想的探讨和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反思。诗中“早不动”一词,暗示了一种对社会变革的冷漠和无奈,这种情感在诗人心中逐渐积累。另一方面,提到“先师四十馀”,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思想的延续。通过“卢行者”这一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精神的向往,尤其是在社会动荡之际,隐者的智慧与内心的宁静显得尤为珍贵。整首诗在简洁的表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思考和情感,引导读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告子早不动:告子的消沉状态反映了对雄心壮志的放弃。
  • 先师四十馀:指时光流逝,孔子的教诲依然未被遗忘。
  • 乃知卢行者:暗示隐士的智慧与生活态度值得借鉴。
  • 暗合秀才书:即使在表面上有距离,隐士的思想与学者的书籍也有共鸣。

修辞手法:

  • 对比:告子与孔子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 暗喻:卢行者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当代士人形成对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对古代智慧的追求与向往。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告子:象征着消沉与无奈。
  • 先师:代表智慧与教育的象征。
  • 卢行者:隐士的象征,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告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 C. 隐士
    • D. 诗人
  2. 诗中提到的“先师”是指谁?

    • A. 先秦的思想家
    • B. 孔子
    • C. 儒家代表
    • D. 以上皆是
  3. “暗合秀才书”表达了什么?

    • A. 秀才的书籍没有价值
    • B. 有相通之处
    • C. 隐士与读书人无关
    • D. 书籍不重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与《风旛堂二首》:两者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桃花源记》更侧重于对理想乡的描述,而《风旛堂二首》则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梁丘据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 贺黄察院 又和六首 上冢 病起窥园十绝 广列女四首 吴大帝庙 寄强甫二首 杂咏一百首·荀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屮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好逸恶劳 先行后闻 一字旁的字 喏喏连声 经像 风情月思 韬邈 衣字旁的字 响答影随 操矛入室 包含辕的成语 中畴 糹字旁的字 柰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