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赵清献墓

《赵清献墓》

时间: 2025-05-04 01:46:46

诗句

南渡先贤迹已稀,萧然华表立山陂,可曾长吏修祠宇,便恐樵人落树枝。

几度过坟偏下马,向来出蜀只携龟。

自怜日暮天寒客,不到林间读隧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6:46

原文展示:

《赵清献墓》 南渡先贤迹已稀,
萧然华表立山陂。
可曾长吏修祠宇,
便恐樵人落树枝。
几度过坟偏下马,
向来出蜀只携龟。
自怜日暮天寒客,
不到林间读隧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先贤赵清献的追怀和对当今社会的感慨。南渡后,往日的名贤踪迹已然稀少,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华表矗立在山坡上。可曾有长官修建祠庙,以纪念先贤?我担心樵夫在此伐木时,会无意中折断树枝。几次经过这座坟茔,我总是下马行走,向来从蜀地出发时,只带着一只老龟。自怜日暮时分,天气寒冷,我这个客人却无法在林间静心地阅读碑文。

注释:

  • 南渡:指南宋时期,许多文人因战乱南渡,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
  • 先贤:指前辈的贤人,特指赵清献。
  • 华表:古代用以标志或纪念的建筑物,这里象征着对先贤的怀念。
  • 长吏:地方官员。
  • 樵人:砍柴的人,隐喻社会的普通劳动者。
  • 隧碑:指墓碑,表现出对先贤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彦甫,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为人刚直,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赵清献墓的缅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当下的无奈。

诗歌鉴赏:

《赵清献墓》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赵清献的追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全诗共八句,四联,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诗的开头提到“南渡先贤迹已稀”,引入了历史的沉痛和对“先贤”的追忆,随即以“萧然华表立山陂”描绘出一幅孤寂的场景,华表作为纪念先贤的象征,却显得冷清而孤独,隐含了对文化遗产失落的忧虑。

接下来的“可曾长吏修祠宇,便恐樵人落树枝”,诗人质疑当今的官员是否还会修建祠宇来纪念先贤,反映出对社会责任的失落感。同时,樵人象征着普通百姓,诗人用“便恐”来表露对社会环境的担忧,强调了先贤的精神需要被传承。

“几度过坟偏下马”则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重,诗人即使在行走中也不忘下马致敬,展现出对先贤的崇敬之情。最后两句则反映出诗人在日暮时分的孤寂与无奈,象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却因社会的冷漠而无能为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现实的失望,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渡先贤迹已稀:南宋时期,文人因战乱南渡,先贤的踪迹渐渐稀少。
  2. 萧然华表立山陂:华表孤立,象征着对先贤的怀念和文化的失落。
  3. 可曾长吏修祠宇:质疑当今官员是否会修建祠庙以纪念先贤。
  4. 便恐樵人落树枝:担心普通劳动者的行为会无意中伤害到文化遗产。
  5. 几度过坟偏下马:表达对先贤的敬重,即使经过坟墓也会下马致敬。
  6. 向来出蜀只携龟:从蜀地出发,带着老龟,象征着对历史的追忆与尊重。
  7. 自怜日暮天寒客:在寒冷的日暮时分,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奈。
  8. 不到林间读隧碑:无法在林间阅读碑文,表现出对先贤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先贤的辉煌与当今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华表象征对文化的缅怀,老龟象征历史的沉淀。
  • 拟人:樵人无意中折断树枝,象征着对文化的伤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赵清献墓的追思,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现实的失落,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对社会冷漠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表:象征着对先贤的纪念与文化的传承,反映出社会对历史的遗忘。
  • 樵人:普通劳动者,代表社会底层,暗示着对文化遗产的忽视。
  • 老龟: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长久的记忆,突显出对先贤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渡”指的是哪个时期的文人?

    • A. 北宋
    • B. 南宋
    • C. 唐代
    • D. 明代
  2. 诗人对华表的态度是:

    • A. 崇敬
    • B. 无所谓
    • C. 讽刺
    • D. 怀念
  3. “樵人落树枝”隐喻了什么?

    • A. 劳动者的无知
    • B. 对文化遗产的伤害
    • C. 自然的力量
    • D. 社会的繁荣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赵清献墓》均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国事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而刘克庄则聚焦于对名贤的怀念和文化传承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逢吕上山人 冬日喜同志宿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 赠王尊师 通济里居酬卢肇见寻不遇 早行 送友人下第归扬州觐省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送谢观之剑南从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蜂附云集 包含孟的词语有哪些 心如刀锯 选辟 四海昇平 山字旁的字 宿开头的成语 谢辞 采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老骥嘶风 冗肤 枫桥 声闻过情 走字旁的字 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惰懈 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