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40
宋国梧台东。
野人得燕石。
以上二句一作宋人枉千金。
去国买燕石。
夸作天下珍。
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
燕石非贞真。
流俗多错误。
岂知玉与珉。
这首诗的前两句提到宋国的梧台东边,有一个野人得到了燕石。还有一种说法是,宋国的人花费千金去购买燕石,夸耀它是天下的珍宝。然而,赵王的璧玉却遭到了讥讽,认为赵璧没有缁磷(即黑色的斑点)。燕石并不是正贞之物,世俗之人多有误解,岂能知道玉石和珉石之间的区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诗风奔放、豪放,常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 李白的这首诗创作于其游历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对于世俗价值观的反思,对珍贵物品的看法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探讨。
这首诗通过对比燕石与赵王璧,展现了李白对于物质与精神的思考。燕石虽然在世俗眼中并不被珍视,但它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反映了人们对于“珍贵”的误解。诗中的“流俗多错误”,道出了李白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很多人只追求表面的光鲜而忽视了内在的真实价值。
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李白通过对燕石和赵王璧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浮华与虚伪。诗人以“岂知玉与珉”结尾,暗示了真正的珍贵之物并非如外界所想,而是需要独到的眼光与智慧去辨别。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珍贵与真实、表象与内涵之间的关系,传达了李白对世俗观念的批判,强调了精神价值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燕石”在诗中象征什么?
李白在诗中对世俗观念持什么态度?
诗中提到的“流俗多错误”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较,两者都反映了对精神与物质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批判世俗,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