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1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0:16
高堂粉壁图蓬瀛,
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
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
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
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
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
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
便欲因之向溟渤。
在高堂的粉墙上挂着蓬瀛仙境的画作,
烛光下第一次见到清澈的沧洲。
汹涌的波涛和峥嵘的山峰交相辉映,
皎洁的丹丘在海的那边遥望赤城。
光中忽然喜悦,云雾气息消散,
就像在山阴遇到晴天后的雪。
回流的溪水静静流淌,没有喧嚣,
就像秦人在月下窥探花源。
不觉中心灵变得清明,
只听见叠嶂中秋猿的哀鸣。
与你对坐欢聚未曾休止,
放声歌唱直到黎明。
不禁回头望那海客扬起的帆,
便想顺着它向海的深渊航行。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飘逸、想象丰富的诗风著称,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李白游历至某地时,因见壁画而生发灵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他的生活体验与哲学思考。
李白的《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不仅是对壁画的赞美,更是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中通过烛光照映下的壁画,引发了诗人对远方海岛、波涛山峦的联想,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意境。每一联都充满了生动的图景,像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幅画卷之中。
诗的开头提到“高堂粉壁图蓬瀛”,既是对美的描绘,也勾起了诗人的人文情怀。随后的“洪波汹涌山峥嵘”,则将自然的壮观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呼应。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喜悦与幻灭,反映出他对人生短暂与理想追求的思考。
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山水的壮丽,也有心灵的宁静,体现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诗的结尾,李白表达了与友人欢聚的快乐,以及对海的向往,体现了一种对自由与探险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洪波汹涌”和“山峥嵘”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探索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蓬瀛”指的是?
A. 仙境
B. 高山
C. 大海
D. 城市
“洪波汹涌”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雪
B. 风
C. 海浪
D. 雷电
诗人对朋友的欢聚表现了什么?
A. 孤独
B. 友情
C. 忧伤
D. 分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