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9:59
春憎窈窕教无子,
天为妖娆不与香。
尽日含毫难比兴,
花中应是卫庄姜。
春天恨怜那窈窕的女子,却不能给予她子嗣;
天上妖娆的景色,也不愿意与香气相伴。
整日提笔写作却难以兴致勃勃,
花中应是卫庄姜的身影。
“卫庄姜”来源于古代文献,传说中她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因其聪慧和美丽而受到赞美。这一形象常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象征着美丽与智慧的结合。
王禹偁(公元1015年-1080年),字子明,号半山,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生于南宋。王禹偁的诗风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
《海仙花诗》创作于王禹偁的晚年,正值政治动荡和个人仕途不顺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海仙花诗》以春天和美丽女子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首联“春憎窈窕教无子”通过春天的拟人化,表现出对美丽女子的怜惜,暗示着人生的遗憾与无奈。接着“天为妖娆不与香”,则表达了自然界的美丽却对人类的情感冷漠,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孤独感。后两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尽管诗人整日想要书写,却难以找到灵感,反映出创作的枯竭与无奈。“花中应是卫庄姜”则是一种寄托,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期望,尽管现实中难以实现。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王禹偁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追求,反映了诗人在生活和创作中的孤独与挫折感。通过对自然与女性美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王禹偁的《海仙花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美好事物的无奈追求
C. 对自然的赞美
“卫庄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智慧
C. 权力
诗中的“天为妖娆不与香”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隔阂
B. 春天的温暖
C. 在创作中的灵感
王禹偁 vs.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