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时间: 2025-05-05 20:52:30

诗句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

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2:30

原文展示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
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白话文翻译

郑君得到了自然的真谛,心中虚白而开阔。
吸纳那沆瀣的精华,凝聚成冰雪般的容颜。
大君在贞元初年,渴求贤才以致国安时和。
蒲轮车驶入翠微山,迎接下天台的峰峦。
赤城与松树相依,黄阁与夔龙交汇。
俯仰之间承受三命,从容地辞去九重的官职。
从笼中飞出的鹤翩翩而舞,归入林中凤鸟悠然自得。
在火中辨别良玉,经历霜雪才能识得贞松。
新居寄居于楚山,山色碧绿溪水潺潺。
丹灶烧烟袅袅,黄精花丰盛茸茸。
蕙帐下夜琴声悠扬,桂酒在春天中醇厚。
时人到不了的地方,苔石上无尘的踪迹。
我如今为何而来,趋向世俗身心已疲惫。
不去山林访友,无缘在朝市相逢。
终究要解去尘缨,计划在此建立长久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沆瀣:指水气,亦指雨露。
  • 贞元:唐代的年号,指唐玄宗的开元年间。
  • 蒲轮:古代的一种车,象征着达官显贵的出行。
  • 三命:指天命或命运的安排。
  • 九重:高高的地位或权力,指宫阙和荣华。
  • 蕙帐:用蕙草做的帐篷,象征高雅的生活。
  • 桂尊:指用桂花酿造的美酒。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赤城”、“黄阁”、“夔龙”等,均为古代名山名胜,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神秘。
  •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意在表达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借用鹤和凤的高洁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主题,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隐居之际,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政治的纷扰与个人的困扰后,他选择归隐,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郑生隐居生活的种种细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提到郑君对自然的领悟,表现出其高尚的品德和淡泊的胸怀。接着,作者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山水相依、烟火袅袅以及优雅的琴声,都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中多次提及的自然元素——如冰雪、霜松、碧溪、黄精花等,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环境。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既是对喧嚣尘世的逃避,也是对内心深处真实自我的追求。通过“我今何为者”的自问,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与困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最后两句“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表明他终究会摆脱世俗的束缚,与志同道合之人共筑理想的生活。这种理想与自然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 表达郑生体悟自然之道,心胸开阔,似乎达到了某种境界。
  2.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 吸取自然的养分,化为清澈的心灵和高洁的形象。
  3.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 提到当时的政治环境,表明贤才被渴求的背景。
  4.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 描绘通往自然的旅程,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
  5. 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

    • 运用地名与象征,传达出自然景观的壮丽。
  6. 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 表达对命运的接受与对权力的放弃。
  7.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 通过鹤与凤的意象,表现出自由与和谐的生活。
  8.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 通过经历考验而识得真理,象征坚韧与智慧。
  9.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 描绘隐居环境,展现自然的美好。
  10.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 细腻的生活细节,体现诗人的雅趣。
  11.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 诗人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12.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 隐居之地的清幽与无尘,传达出超脱的意境。
  13.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 对自身处境的质疑,反映出对世俗的疲惫。
  14.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 隐居生活的孤独与世俗的隔绝。
  15.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 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理想,渴望与志同道合者共筑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高洁的状态(如“冰雪容”)。
  • 拟人:自然元素如“鹤”“凤”赋予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如“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官场的厌倦。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理想,反映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然:象征纯净与宁静,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冰雪:象征纯洁与高洁,体现诗人理想的品德。
  • 鹤与凤:高洁的象征,代表自由与和谐的生活。
  • 山水:象征诗人隐居的环境,传达出对自然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个环境的向往? A. 乡村
    B. 自然
    C. 朝廷
    D. 城市

  2. 诗中提到的“沆瀣”指的是? A. 雨水
    B. 水气
    C. 风
    D. 火

  3. “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意欲表达什么? A. 对命运的顺从与放弃权力
    B. 对名声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官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郑生尝隐天台》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均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陶渊明则更强调心灵的归属与生活的简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以上为《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的详细解析与分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泛舟和持国 茶磨二首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送韩玉汝太傅 水荭 送代州钱防禦 杜鹃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九 紫竹 绝句五首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痛恻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山高海深 犀榡 卜字旁的字 豚儿 金络 反咬一口 頁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男婚女聘 贪夫徇财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采字头的字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铨次 一表人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