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4:13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作者:白居易
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
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在花瓣即将凋落的时候,登上楼阁,心中感慨如何?
春天的时光已经不多,而世间却饱受痛苦的人多得很。
我并非因酒而愁醉,也不是因为歌声而悲吟。
我求助于大师来治愈这病,唯独劝我多读《楞伽经》。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晚春时节,诗人登上大云寺的南楼,心中感慨万千。通过环境的变化,反映了个人的忧愁与对世事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常禅师可能是诗人寻求精神寄托与解脱的对象,体现了他对佛教思想的向往。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诗人通过“登楼意若何”的提问,揭示了内心的迷惘与不安,似乎在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与价值。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来强调人生的短暂与社会的苦难,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情绪,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最后,诗人选择向常禅师寻求帮助,表现出对佛教经典的信仰与渴望。通过“唯劝读楞伽”,诗人希望借助经典的智慧来解脱心中的烦恼,这也反映了他对精神安宁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情感和哲理上都表现得非常丰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感叹人生的短暂与世间的苦难,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通过寻求禅师的帮助,体现了对佛教智慧的向往与信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楞伽”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佛教经典
C. 一种饮料
D. 一座山
诗人感慨“岁时春日少”意在表达什么?
A. 春天很美
B. 生命短暂
C. 花很香
D. 酒很好
诗中“愁醉非因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因酒而醉
B. 内心的苦闷
C. 对酒的喜爱
D. 对春天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白居易的这首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社会现实的困境和历史的沉重。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