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4:45
百字令 吴东生司马秋山采药图
露苗烟蕊,孕一天秋气,乱峰晴晓。不向桐君寻要录,自挽鸦锄长啸。鹿当童扶,猿将路引,步步寻瑶岛。青山司马,戏抄抱朴全稿。我亦曾著金貂。仙山小谪,浩劫忘真诰。展到天台图一卷,隔世更无晨肇。松下寻师,洞中留月,唤起吴刚好。肉芝一朵,金萱乞奉难老。
露水中的嫩芽和烟雾缭绕的花蕊,孕育着一天的秋意,乱峰在晴朗的清晨显得格外明亮。我不向桐君(道教神仙)寻求灵药,而是自挽着锄头高歌长啸。小鹿在路旁指引,猿猴带路,步步追寻瑶岛的踪迹。青山在司马的笔下,戏谑般抄写着《抱朴子》的全文。我也曾穿着金貂皮的华服。仙山虽小受贬,但浩劫之后却忘记了真正的教义。展开一卷天台山的图画,隔世之后再无晨光。松下寻访师长,洞中留有月光,唤醒吴刚的美好。肉芝一朵,金萱乞求奉献,难以老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邓潜(字仲华),近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作者游历秋山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这首《百字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思考。开篇以“露苗烟蕊”引入,展示了秋天的生机与幽静,紧接着对山野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地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丽,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透出一种追求自由与超脱的情感。
诗中多次提及的道教元素,如“桐君”、“吴刚”等,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这些典故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在尘世中的迷茫与追寻。诗的结尾以“金萱乞奉难老”点题,传达出对生命长久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启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境地的追求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桐君”象征什么?
“鹿当童扶,猿将路引”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秋夕》,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邓潜更强调个人的追求与道教文化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百字令》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