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1:04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覈,降胡饱衣食。
开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
汉朝的军队能征善战,开拓了偏远的异域。
驻守的士兵厌倦了吃粗糙的粮食,投降的胡人却能享受丰厚的饮食。
在亭子中试着远望,我想要流泪沾湿衣襟。
高适(约700-765年),字达夫,陇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齐名。高适的诗歌以豪放、壮丽著称,尤其擅长边塞诗,表现出对边疆将士的关怀和对国家的忧思。
《杂曲歌辞 其二》创作于唐代,时值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不断拓展领土以维护安全。此诗反映了士兵在艰苦环境中的困苦,以及对于外族投降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士兵艰辛的同情与忧虑。
这首诗表达了对边防士兵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对国事的忧虑。开头两句通过汉家的武力与开拓,展示了强大的国家形象,然而随即转为对边防士兵困苦生活的描绘,戍卒们厌倦了吃糠和粗糙的食物,而投降的胡人却能享受丰富的饮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和付出,也反映出战士们在战争中所承受的痛苦与无奈。最后两句“开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则以情感的真挚打动人心,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和深切的悲伤。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体现了高适对边疆士兵的关心与对战争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防士兵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人性的关怀。
诗中“戍卒厌糠覈”中的“糠覈”指的是什么?
诗人欲泪沾衣的原因是什么?
“降胡饱衣食”中“降胡”指的是?
高适的《杂曲歌辞 其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思考。高适侧重于士兵的艰辛与无奈,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与激励,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