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兵到蓟北

《送兵到蓟北》

时间: 2025-05-03 23:13:00

诗句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3:00

原文展示: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积雪和天空交接的遥远地方,驻扎的军队因战事而忧愁。没有人知道这一次的行程,自己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和封侯。

注释:

  • 积雪:指厚厚的积雪,象征寒冷和艰苦的环境。
  • 天迥:形容天空辽阔、空旷,给人一种孤独感。
  • 屯军:指驻扎的军队,表达出士兵的生活状态。
  • 塞愁:即边塞的愁苦,表现出战争带来的忧虑和困难。
  • 觅封侯:寻找封爵和官职,表示追求名利的愿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典故,但通过描绘边塞的环境和士兵的心态,反映了唐代边疆的战争现状和士兵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3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作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诗篇。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多次用兵的时期,诗中反映出士兵在边疆的艰苦环境与内心的忧虑,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鉴赏:

《送兵到蓟北》是一首深具历史感的诗作,展现了唐代士兵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诗的开头用“积雪与天迥”描绘出边疆的严寒与辽阔,给人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接着“屯军连塞愁”,则揭示了士兵们在重重困扰下的忧虑与无奈。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一句,表达了士兵们不为个人利益而战的崇高精神。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反映了士兵们对国家、对理想的忠诚与执着。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增强了诗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高适在此诗中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对战争的反思,还有对士兵命运的关注,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雪与天迥:积雪覆盖大地,与远处的天空相接,形成一种冷清的画面,暗示了边塞的艰苦。
  2. 屯军连塞愁:驻扎的军队因边塞的环境而忧愁,传达了士兵们面对困难的无力感。
  3. 谁知此行迈:没有人知道这次出征的意义和最终结果。
  4. 不为觅封侯:士兵们的出发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而是出于对国家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积雪与天迥”与“屯军连塞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积雪、天空、军队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苍凉的边塞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士兵们在战争中所承受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不为名利而战的崇高理想,反映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雪:象征艰苦的环境,反映士兵们面临的挑战。
  • 天迥:代表辽阔的天空,体现孤独与无助。
  • 屯军:指驻扎的士兵,表现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积雪与天迥”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温暖的春天
    • B. 寒冷的边塞
    • C. 繁华的城市
    • D. 宁静的乡村
  2. “不为觅封侯”中的“觅封侯”是什么意思?

    • A. 寻找朋友
    • B. 追求名利
    • C. 寻找食物
    • D. 探索未知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高适的《送兵到蓟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高适更注重士兵的内心感受,而王之涣则更多地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与豪情壮志。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各有侧重,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品读》
  • 《高适诗集》

相关查询

扁鹊墓 寄题商华叔心远堂用卷中韵 乙巳十月朔开炉三首 题传记其 扇子峡 题张氏新亭 骤寒吟 午坐 鱼复浦泊舟,望月出赤甲山,山形断缺如鼍龙 谢江东漕杨廷秀秘监送江东集并索近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难以逆料 浸润之谮 包含碜的词语有哪些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矢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函达 相附 包含胧的词语有哪些 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觕豪 隹字旁的字 煮鹤焚琴 独具只眼 前古未有 艸字旁的字 山坡羊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