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曲词三首

《九曲词三首》

时间: 2025-07-27 23:51:20

诗句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1:20

原文展示:

高适的《九曲词三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宁和个人荣华的思考。诗中提到,不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战场上,国家的安定才是最重要的。将军在天上获得封侯的印信,而御史台上却是异姓的王。万骑争相歌唱,庆祝春天的来临,千场舞会中绣有骐骥的盛景。四处都是欢庆的事情,大家都生活在太平的日子里。铁骑在铁岭上横行,西边的逻逤正好获得封侯。青海如今已经可以饮马,黄河不必再担心秋天的洪水。

注释:

  • 庙堂:指朝廷。
  • 疆场:指战场。
  • 将军:指军事首领。
  • 御史:古代监察官员。
  • 万骑:形容众多骑兵或骑马的人。
  • 骐驎:指一种名贵的马。

典故解析:

  • 封侯:封侯是古代对有功之臣的封赏,象征着荣华富贵。
  • 杨柳春:春天的杨柳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豪放、悲壮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边塞和战争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士人的忧虑。《九曲词三首》写于唐代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个人荣华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九曲词三首》通过对比朝堂与疆场的安定与动荡,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描绘的“万骑争歌”、“千场对舞”展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景象,这与后文提到的“铁骑横行”和“青海只今将饮马”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战争的潜在威胁。高适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出对太平盛世的珍视,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欢庆与忧虑,情感深刻而复杂,使得读者在欣赏美好景象的同时,也感受到潜在的危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许国从来彻庙堂: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朝堂政治的关注。
  • 连年不为在疆场:强调了和平时期士人的安逸与对战争的厌倦。
  •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对封赏与权力的观察,可能隐含对权力的批判。
  • 万骑争歌杨柳春:描绘春天的繁荣气象,象征生机。
  • 千场对舞绣骐驎:展现欢乐的场面,骐驎马象征着富贵。
  •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描绘人们生活在太平的日子里。
  • 铁骑横行铁岭头:暗示战争将至。
  • 西看逻逤取封侯:提到西方的军事活动。
  • 青海只今将饮马:指边疆的动荡。
  • 黄河不用更防秋: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万骑争歌”和“千场对舞”,形成平衡的节奏。
  • 比喻:将“春”与“欢庆”相联系,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探讨了国家安宁与个人荣华的关系。高适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同时隐含了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忧虑,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 庙堂:象征权力与政治。
  • 疆场:象征战争与动荡。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铁骑:象征战争与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曲词三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高适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万骑争歌”的意象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繁荣 c) 哀愁

  3. “青海只今将饮马”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战争的担忧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高适
  2. b) 繁荣
  3. b) 对战争的担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颢《黄鹤楼》

诗词对比: 高适与王之涣的诗作同样具有边塞特色,但高适更强调战争的威胁与对和平的渴望,而王之涣则更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台城路 台城路 台城路 台城路 台城路 台城路 樊榭生日恬静斋雅集 台城路 戊子秋城南诗社雅集,时为择庐丈殡期后二日,自此城南遂无社集矣 台城路 咏枯树,和鹓雏韵 台城路 为余素盦题词砚斋品砚图 台城路 和师言送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造谋 君子不究既往 霅煜 邑字旁的字 誉满全球 毨毨 存息 惊群动众 包含跖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天道昭彰 包含晴的成语 包含糅的词语有哪些 小冠子夏 八字旁的字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