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14
清净此道宫,层台复倚空。
偶时三伏外,列席九霄中。
平视云端路,高临树杪风。
自怜荣末座,前日别池笼。
这座道观清幽宁静,层层台阁高耸入云。
偶尔在炎热的三伏天,坐在这高处仿佛置身九天之上。
俯视云端的道路,身处于树梢之上,迎着微风。
我不禁为自己感到怜惜,昔日我还被困在池中笼罩。
杨汝士,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典雅,情感真挚。
这首诗作于杨汝士游览武担寺时,表达了诗人在高处俯瞰自然的感受与对自我处境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杨汝士的《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以清新雅致的语言描绘了道观的宁静与高耸,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自身处境的自省。诗中“清净此道宫,层台复倚空”一句,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清幽的环境,给人一种超脱俗世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偶时三伏外,列席九霄中”,将炎热的三伏天与高处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他在高处的惬意与自在。
“平视云端路,高临树杪风”,在诗中进一步引导读者感受那种身处高空的视野,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清风拂面的自在。最后两句“自怜荣末座,前日别池笼”则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流露出一丝自怜的情绪,表现了对曾经被束缚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在高处俯瞰自然时的宁静与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基调。
诗中“清净此道宫”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A. 喧嚣的城市
B. 清幽的道观
C. 热闹的集市
D. 寂静的森林
“高临树杪风”中“杪”字的意思是?
A. 树根
B. 树枝
C. 树梢
D. 树干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A. 自怜荣末座
B. 偶时三伏外
C. 平视云端路
D. 层台复倚空
杨汝士的《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与王维的《鹿柴》都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但杨汝士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