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5:56
忆秦娥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十五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
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
展香裀,帐前明画烛。
眼波长,斜浸鬓云绿。
看不足。苦残宵更漏促。
在十五六岁时,脱下了轻薄的罗衣,眉头轻蹙,显得如此美丽。
红玉般的温暖,令人心醉,春天的困倦已经沉沉入梦。
展开香气四溢的床铺,帐前明亮的蜡烛映照出画面。
那双眼波似水,轻轻浸染着鬓边的青丝。
真是看不够!可惜夜更深,时光匆匆流逝。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于世,在古文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欧阳修的中年时期,其时他处于官场与文坛的交汇点,生活经历丰富,情感敏感,对青春、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这首词通过描述年轻时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美好青春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忆秦娥》是一首描写青春美丽和爱情渴望的词作。开篇以“十五六”引出年华的娇嫩,令人瞬间感受到那份青涩的美好。词中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形象,既有娇美的外表,又有内心的温暖与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女子的青春活力与春天的气息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温暖的氛围。
诗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一句,充分展现了女子的婀娜多姿,她的眉头微蹙,似乎在思念或期待,传达出一种情感的复杂性。而“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则流露出一种温暖的爱情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甜蜜和困倦。后面的“展香裀,帐前明画烛”则通过细节描绘,展示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夜晚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感体验。
整体来看,整首词从青春的美丽到爱情的温暖,再到时光的无情,层层递进,情感深邃而丰富,令人感慨万千。诗人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年轻美好的追忆,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惋惜,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女子的娇美和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红玉暖”中的“红玉”比喻什么?
A. 美丽的衣服
B. 温暖的爱情
C. 美好的回忆
D. 春天的阳光
诗中描绘的女子年龄大约是:
A. 十岁
B. 十五六岁
C. 二十岁
D. 三十岁
“苦残宵更漏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怀念
C. 无奈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描写青春美好与爱情的作品。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描写,而欧阳修则更强调青春的美丽与时光的流逝。两首词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但在情感的细腻程度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