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

《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

时间: 2025-07-27 08:06:24

诗句

风波定後得西归,乌鹊喧呼里巷知。

未熟黄粱惊破梦,相看白发信乘危。

豚肩尚有冬深味,蚕器应逢市合时。

父老为公留腊酒,不须犹唱式微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6:24

原文展示:

风波定後得西归,乌鹊喧呼里巷知。
未熟黄粱惊破梦,相看白发信乘危。
豚肩尚有冬深味,蚕器应逢市合时。
父老为公留腊酒,不须犹唱式微诗。

白话文翻译:

在风浪平息后我终于得以西归,乌鸦和喜鹊在街巷中喧闹地叫着。
未成熟的黄粱米让我惊醒了美梦,回首相看两鬓白发真是危机四伏。
猪肩肉依然有着深冬的美味,蚕器也应适逢市场的好时机。
乡亲们为我留存腊酒,不必再唱那忧伤的《式微》之歌。

注释:

  • 风波: 指世事的纷扰和波动。
  • 乌鹊: 指喜鹊,能够传递信息。
  • 黄粱: 指早熟的稻米,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梦境。
  • 信乘危: 意指白发的出现象征着生活的困境和危机。
  • 豚肩: 指猪的肩肉,暗示丰收的美味。
  • 蚕器: 指桑蚕的器具,表示与时俱进的商业机会。
  • 腊酒: 指用腊月酿造的酒,是乡村的传统佳品。
  • 式微: 出自《诗经》,意为“衰微”,常用来表达失落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优雅的诗风和深厚的学识而闻名,尤其在散文、诗词和论述方面有着卓越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由外地返回家乡之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感怀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北宋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感受。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展示了他对归乡的期待与感慨。诗中描绘了归途中的一系列意象,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开篇“风波定後得西归”,体现了他经历风浪后的归属感与安宁,暗示着过往的艰辛与不易。而“乌鹊喧呼里巷知”,则通过喜鹊的叫声传达了乡音的亲切,增添了归乡的温情。

接下来,诗人提到“未熟黄粱惊破梦”,以黄粱米象征着未实现的理想,暗示他对生活的深思与警醒。白发的出现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带来了一种危机感,折射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哲思。

“豚肩尚有冬深味,蚕器应逢市合时”,通过生活中平常的美味与商业机会,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父老为公留腊酒,不须犹唱式微诗”,则表现出乡亲们的热情与纯朴,抒发了对家乡的依恋与感恩。

整首诗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索,也有对家乡的温暖怀念,表现了苏辙的宽广胸怀和细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波定後得西归: 表达经历风浪后终于能够回归故乡的宁静。
  2. 乌鹊喧呼里巷知: 乌鹊的叫声让人感受到乡村的熟悉与温暖。
  3. 未熟黄粱惊破梦: 未成熟的黄粱米打破了美好的梦境,象征着理想未实现的失落。
  4. 相看白发信乘危: 看到白发的出现,暗示生活的危机和对老年的思考。
  5. 豚肩尚有冬深味: 尽管经历了风波,依然能享受到丰收的美味,表现对生活的珍惜。
  6. 蚕器应逢市合时: 表达对商业机会的把握,象征着时代的机遇。
  7. 父老为公留腊酒: 乡亲们热情好客,为他留存腊酒,展现人情的温暖。
  8. 不须犹唱式微诗: 不再需要唱悲伤的歌,体现对未来的乐观。

修辞手法:

  • 比喻: “黄粱”比喻理想与梦境。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乌鹊的喧哗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增强了归乡的气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归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对生活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波: 代表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 乌鹊: 象征着亲情与乡音。
  • 黄粱: 比喻未实现的梦想。
  • 白发: 象征着岁月与生命的无常。
  • 腊酒: 代表乡情与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波”象征什么?
    A. 归乡的安宁
    B. 人生的起伏
    C. 乡音的亲切
    答案: B

  2. “豚肩尚有冬深味”中“冬深味”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冬天的食物
    C. 乡村的传统
    答案: A

  3.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无奈
    B. 对家乡的感激
    C. 对理想的失落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与杜甫的作品,苏辙的《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与乡情,而杜甫的作品则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人事的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八 阻风铜陵,追和东坡游泗州南山韵 送彦立兄游太学以恩袍草色动为韵 其五 和袁望回 历阳倅蒙庵郑公卒於位记岁在丁丑与仆有交承 横枝山北别懿上人 和袁望回春雪 题李梦发摇碧堂 减字木兰花·修眉山远 和魏定父 久客和子薳用老杜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胸无成算 面字旁的字 慈念 包含毛的成语 手字旁的字 水大鱼多 爪字旁的字 殊恩厚渥 霞明玉映 独行其道 歹字旁的字 包含驮的词语有哪些 遂便 隽器 横戈跃马 破舌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