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蚕麦二首

《蚕麦二首》

时间: 2025-05-07 18:09:25

诗句

三界人家多鲜福,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夸火浣布,贫家粗有水精盐。

薄衫冷面消长夏,扪腹当知百不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9:25

原文展示

蚕麦二首
作者: 苏辙

三界人家多鲜福,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夸火浣布,贫家粗有水精盐。
薄衫冷面消长夏,扪腹当知百不堪。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世上,很多家庭都享有丰厚的福气,而我这一时却难以兼得蚕桑和麦子。
我已感到自己力不从心,连做饭的事情也让人感到不安。
贵客们争相夸赞着火烫的布料,而贫穷的人家仅仅能用水和盐来维持生计。
薄薄的衣衫在夏日的炎热中让我感到寒冷,抚摸着肚子才知道生活是多么艰难。

注释

  • 三界:指的是人间、天上、地狱,泛指所有的家庭。
  • 鲜福:丰厚的幸福和福气。
  • 锄耰:锄头和犁,农具的代称。
  • 汤火:指烹饪用的火和水。
  • 火浣布:用火烫平的布,表示贵族的生活奢华。
  • 水精盐:指简单的调味品,表示贫困家庭的生活简陋。
  • 薄衫:轻薄的衣服,适合夏天穿,但在某些情况下却显得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以诗、文、词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生活的艰辛。作者通过对比富人和穷人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蚕麦二首》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苏辙作为北宋大文人的深厚人文关怀。诗中通过对比富人与贫民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人家多鲜福”,强调了社会中那些幸运家庭的幸福,而紧接着“蚕麦得难兼”,则表明了诗人自身的困境,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奈。

诗中的“锄耰已愧非吾力”透露出诗人对于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自省,展现了其谦逊的态度。而“汤火尤惊取不廉”,则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似乎在说即使是简单的生活需求也难以满足,令人感到焦虑。

在描绘富贵与贫贱的对比时,诗人提到“贵客争夸火浣布”,生动描绘了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而“贫家粗有水精盐”则让人对比之下感受到生活的寒酸与无奈。最后一句“扪腹当知百不堪”以直白的方式道出了诗人的困境和对生活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不仅仅是在描述物质的贫乏,更是在反映一种心灵的困境,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洞察,使其成为一首具有深远意蕴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界人家多鲜福:指出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家庭都享有丰厚的幸福和福气。
  • 一时蚕麦得难兼:表达了诗人自身在享受生活方面的无奈,不能兼得蚕桑与麦子。
  • 锄耰已愧非吾力:诗人感到连最基本的农事都力不从心,显示出自我反思的谦卑。
  • 汤火尤惊取不廉:连简单的做饭也让人感到不安,生活的窘迫感油然而生。
  • 贵客争夸火浣布:描绘了富裕人家的奢华生活,显现出对比。
  • 贫家粗有水精盐:贫穷家庭的生活条件之差,简单的盐水也显得珍贵。
  • 薄衫冷面消长夏:夏天穿着薄衣,却感到寒冷,体现了生活的艰难。
  • 扪腹当知百不堪:抚摸肚子才意识到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富人与贫民的生活,突显了社会的不平等。
  • 比喻:用“扪腹”比喻对生活状态的自省和感受。
  • 排比: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琐事,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富裕与贫困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感慨和对自身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苏辙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麦:象征着丰收和生活的富足,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汤火:生活的琐事,代表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 薄衫: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寒冷,反映出诗人的处境。
  • 水精盐:象征着贫穷家庭的基本生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贵客”主要指代什么样的人? A. 富裕的人
    B. 普通百姓
    C. 农民

  2. 诗中“薄衫冷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享受生活
    B. 生活困苦
    C. 感到快乐

  3. “锄耰已愧非吾力”中的“吾力”是指什么? A. 诗人的力量
    B. 农具的力量
    C. 他人的帮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的《蚕麦二首》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个人的无奈,但苏辙的诗更侧重于对生活琐事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暮 【南吕】一枝花_平林暮霭收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 岁暮书怀 南歌子 其五 临江仙 其二 梦起步后园 山夕 初春 幻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妥灵 量出为入 鹤怨猿啼 欢天喜地 包含芋的词语有哪些 重德不报 缶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舒头探脑 包含埤的词语有哪些 空结尾的成语 洗刷 承荫 屐齿之折 血染沙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