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33
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
作者:苏辙
君恩赐告许归来,
雨后中庭有绿苔。
起问日高三丈久,
卧闻车过九门开。
泥封连日传新语,
腕脱知君有轶才。
十八二十二两日除目猥多,
待得晴干追后乘,
未应尘土热如灰。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君恩的感激,您允许我回家。雨后的庭院中生长着绿苔。我起身询问,太阳已经高挂了很久,躺在床上听到车马经过九门的声音。连续几天的泥土封住了信息的传递,知道您有非凡才华的手腕已然脱去。十八、二十二这两天,眼前的视线因尘土而模糊。待到天晴,期待能追赶上后面的行程,不应再像尘土一样热得像灰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由,号頔堂,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与兄苏轼共称“苏门二杰”。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回归家居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苏辙的《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恩情的感激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君恩赐告许归来,雨后中庭有绿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接着,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思念,并隐含对外界变化的关注。
"起问日高三丈久"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深刻体验。“卧闻车过九门开”,则体现出他对社会动态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层次感。诗中后半部分,关于“泥封连日”和“腕脱知君有轶才”的描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也传递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友情和生活的深切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的诗歌风格以____为主。
A. 豪放
B. 清新自然
C. 忧国忧民
D. 细腻婉约
“泥封连日传新语”中“泥封”指的是:
A. 封闭的状态
B. 交通受阻
C. 信息传播缓慢
D. 自然现象
诗中提到的“九门”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长安城的城门
C. 学校的门口
D. 家庭的入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辙与苏轼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体悟。苏轼的《水调歌头》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苏辙的《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则更加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