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一

《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1:55:44

诗句

耆旧今谁在,吾宗叔父行。

文教天下读,史故井中藏。

蓑笠辞三聘,琴樽促半床。

非熊空有梦,安稳钓溪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5:44

原文展示:

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一
作者: 吕师濂

耆旧今谁在,吾宗叔父行。
文教天下读,史故井中藏。
蓑笠辞三聘,琴樽促半床。
非熊空有梦,安稳钓溪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宗先达半隐先生的敬意和怀念。诗中提到当年的人事已变,只有我的宗族叔父仍在世上。先生以文教闻名于天下,历史的典故如同井底的沉藏。身着蓑衣和斗笠,辞去了三次的聘请,琴樽只占据了半张床。并非熊的空梦,而是安静地在溪边垂钓。


注释:

  • 耆旧:指年老的旧人。
  • 吾宗:我的宗族。
  • 叔父:父亲的弟弟,这里指尊称。
  • 文教:指文采和教化。
  • 井中藏:典故,意指历史知识深藏不露。
  • 蓑笠:指用蓑衣和斗笠,象征渔夫的生活。
  • 三聘:指曾经的三次聘请。
  • 琴樽:琴和酒樽,代表文人生活的闲适。
  • 非熊空有梦:熊指熊掌,意指虚幻的梦想。
  • 安稳钓溪璜:形容安静地在溪边钓鱼,体现一种安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师濂,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常融合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诗人生活在清代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吕师濂对朋友宗先达的怀念与致敬,反映了他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向往,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感慨。诗中对悠闲生活的描绘,体现出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一》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耆旧今谁在”引出对旧友的思念,反映了岁月无情,人生如梦的感慨。诗人巧妙地通过对“吾宗叔父”的提及,展现出对家族传统的珍视与尊重。

接着,诗中以“文教天下读”传达出宗先达的学识与影响力,表明诗人对其文采的钦佩。而“史故井中藏”则是对历史知识的隐喻,表达了对文化积淀的重视,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联“蓑笠辞三聘,琴樽促半床”,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宗先达的闲适生活,揭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同时,这也隐含了对现代社会浮躁氛围的批判。

最后一句“非熊空有梦,安稳钓溪璜”,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中追求物质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怀念,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社会变迁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耆旧今谁在:问古人今谁还在场,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2. 吾宗叔父行:提到自己的宗族长辈,增加了亲切感和尊重。
  3. 文教天下读:指宗先达的学识广博,影响深远。
  4. 史故井中藏:历史知识如井底之水,深藏不露。
  5. 蓑笠辞三聘:描绘隐逸生活,拒绝世俗的诱惑。
  6. 琴樽促半床:象征文人生活中的闲适和乐趣。
  7. 非熊空有梦:强调追求真实的生活,而非虚幻的梦想。
  8. 安稳钓溪璜:钓鱼象征安宁与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知识比作井中藏物,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使用“辞三聘”和“促半床”形成对比,突出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宗先达的敬仰和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现实社会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耆旧:象征传统与历史。
  • 文教:象征知识与教育。
  • 蓑笠:象征隐逸与自然生活。
  • 琴樽:象征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
  • 溪璜:象征宁静与安逸。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古人风范的尊重,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的热爱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吾宗叔父”指的是什么关系? A. 父亲
    B. 祖父
    C. 叔父
    D. 兄弟

  2. “文教天下读”中的“文教”主要指什么? A. 书法
    B. 诗歌
    C. 学识与教育
    D. 绘画

  3. 诗中所说的“非熊空有梦”意指什么? A. 追求虚幻的梦想
    B. 追求真实的生活
    C. 追求金钱
    D. 追求权力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诗词对比:

  • 吕师濂《赠宗先达半隐先生》与陶渊明《饮酒》
    • 吕师濂强调文化与安逸生活,陶渊明则更直接地体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 两者均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吕师濂更注重文人的精神追求,而陶渊明则强调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吕师濂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宴桃源 宴桃源(和张文伯雪) 胜胜慢(和张文伯木犀) 千秋岁(郑帅清卿生日) 千秋岁(张文伯生日) 千秋岁(癸亥重九舟次吴江) 菩萨蛮 菩萨蛮 鹊桥仙 石州慢(和董令升岁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画里真真 销钝 厄字旁的字 万顷琉璃 巛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岁在龙虵 罗帕 贯鱼承宠 锦州市 熊经鸟申 海屋添筹 包含鼻的成语 門字旁的字 鹿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