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4:14
渐冉春如许,轻寒勒不归。
风随饧笛转,月傍纸鸢飞。
奇石无一语,乔松今十围。
九衢镫火夜,衰病梦魂非。
春天渐渐来临,寒意依旧让人留恋不舍。
微风中传来笛声,月光下的风筝随之飞舞。
那些奇石默默无语,乔松高耸似乎有十围之大。
繁华的街道上夜灯明亮,但我却因衰病而心神恍惚,梦境不再真实。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九衢镫火”可理解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喧嚣的感受与对自身病态的对比。
程恩泽,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词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程恩泽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来映射个人情感。
《渐冉》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春天的来临伴随着轻寒,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矛盾心态。
《渐冉》是一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映射诗人内心感受的作品。首句“渐冉春如许”以春天的到来为引子,展现出一种渐进的美感,春天的温暖与寒意交织,引发人们对归去与逗留的思考。接下来的“风随饧笛转,月傍纸鸢飞”则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美好,笛声带动着微风,月光洒在风筝上,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病痛逐渐显露。“奇石无一语,乔松今十围”中,奇石与松树的静默中透出一种无奈与寂寞,象征着面对自然的无言与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九衢镫火夜,衰病梦魂非”更是将诗人的身体状况与繁华的夜市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失落与对生命的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活的苦闷之间的对照,展现了诗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的深度。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它反映了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感动与内心的苦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诗中“渐冉春如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的到来
B. 对春天的无奈
C. 对春天的留恋
“奇石无一语”中的“奇石”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丽
C. 财富
诗人因何感到“梦魂非”?
A. 因为快乐
B. 因为病痛
C. 因为失落
《春望》与《渐冉》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注重对国事的忧虑,而《渐冉》则聚焦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体现了不同的诗人视角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