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0:13
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
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
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
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
这份事业是最珍贵的,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自知。
时光如春风般愉悦,天道却是无情的。
进入洛阳,寒霜和冰雪令人苦恼,离开家乡,兰花与菊花也显得凋零。
虽然焚舟而去不再回头,傍晚的归路又能如何呢?
“焚舟”出自古代战争,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意指不留退路,勇往直前。诗中的“入洛”也可能隐含了对繁华与现实的反思,洛阳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象征着辉煌与荣耀,但同时也带来了孤独与失落。
方干,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写于作者离开家乡,入洛阳时的感受,表达了对事业的追求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社会变化的复杂心情。
《送于丹》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感情的诗。开头两句,作者抒发了对事业与内心自知的重视,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第三句转折,描绘了北方寒冷的霜雪与离家时的凋零之景,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环境的感慨。这种情感在诗中非常真挚,令人感同身受。而最后两句则显示了作者的果敢决心,尽管人生道路上充满困难与挑战,但焚舟而去的决心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思。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追求、对故乡的思念和面对苦难的勇气,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至业”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事业
C. 名声
“焚舟不回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犹豫不决
B. 决心向前
C. 忧伤离别
诗中的“兰菊”象征什么?
A. 名利
B. 家乡美好
C. 个人成就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相比较,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方干的诗更注重内心的自知与对事业的追求,而李白则强调了对历史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