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荣悴本来何处

《如梦令·荣悴本来何处》

时间: 2025-04-27 11:15:10

诗句

荣悴本来何处。

看取岸花汀树。

醉眼眩青红,欲问真源无路。

归去。

归去。

风外数声齐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5:10

原文展示

如梦令·荣悴本来何处
作者: 曹伯启

荣悴本来何处。
看取岸花汀树。
醉眼眩青红,
欲问真源无路。
归去。归去。
风外数声齐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荣华与衰败的思考,询问这些本来来自何处。看着岸边的花和水边的树,醉眼朦胧,青色和红色交织,想要探问真实的根源却无路可寻。最终选择离去,听到风中仿佛有几声齐女的歌唱。

注释

  • 荣悴:指繁荣与衰败。
  • 岸花汀树:岸边的花和水边的树,描绘自然景色。
  • 醉眼:形容迷醉的状态,视线模糊。
  • 齐女:古代齐国的女子,可能指代美丽的女子或特定的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伯启,生平及创作背景较少为人知,属于古代文人,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感悟,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对荣华富贵与人生无常有深刻思考的时期,深受当时社会动荡、人生短暂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荣悴”二字引入,揭示了人们对生命的反思。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既是外在的美丽,也是内心情感的投射。岸边的花和水边的树,仿佛在诉说着繁荣的短暂与衰败的必然。诗人以“醉眼”形象化地刻画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醉心与迷惘,暗含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无奈。

“欲问真源无路”更是强调了对真理和本源的追寻之艰难,最终选择“归去”,象征着对现实的无奈接受。最后的“风外数声齐女”则为整首词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齐女的歌声在风中回荡,似乎在召唤着诗人追寻更深的情感与思考。

整首词以流畅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自然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荣悴本来何处:在问荣华与衰败的本源从何而来,暗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 看取岸花汀树: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外在美,映衬内心的情感。
  • 醉眼眩青红:形象化地表现出诗人迷醉的状态,青红色彩交织,象征着繁华。
  • 欲问真源无路: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求,但又感到无路可寻的无奈。
  • 归去:选择回归,反映出对现实的接受。
  • 风外数声齐女:最后的意象,增添了神秘感,可能象征着美丽与逝去的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繁华与衰败比作自然的花草树木。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荣悴”、“岸花汀树”,展现出词风的工整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荣华:象征繁荣与美好,常用于形容人们的成就与地位。
  • 衰败:代表失落与无奈,体现人生的无常。
  • 岸花汀树:自然景色,既是外在的美丽,也是内心情感的反映。
  • 齐女:古代女子的象征,可能暗指美好与逝去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荣悴”分别指什么? A. 成功与失败
    B. 繁荣与衰败
    C. 快乐与悲伤

  2. 诗人“归去”的选择象征着什么? A. 逃避现实
    B. 接受现实
    C. 追求理想

  3. “醉眼”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状态? A. 清醒
    B. 迷醉与困惑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曹伯启的词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集中于情感的细腻表现。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各自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入门》

相关查询

游梅坡席上杂酬 次韵林仲和筠庄 彭府君夫人罗氏挽诗二首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 次韵拾青轩咏竹 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 次韵林仲和筠庄 天庆道士何丹林作亭竹间方成予名之以秀野因留小诗 客诵故人刘道梅花诗有怀用其韵以寄之 用硕夫韵述怀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赔赠 驽马恋栈豆 肩荷 手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指顾之间 移风革俗 五韪 弓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逆防 晦窒 赞叹不已 目字旁的字 附耳低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