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画竹

《如梦令 画竹》

时间: 2025-05-04 23:01:08

诗句

石罅新篁半吐。

帘底绿云微度。

昨夜小窗纱,添得嫩凉如许。

听取。

听取。

可似潇湘夜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01:08

原文展示

如梦令 画竹
作者: 许淑慧 〔清代〕

石罅新篁半吐。帘底绿云微度。昨夜小窗纱,添得嫩凉如许。听取。听取。可似潇湘夜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竹初吐翠叶的景象,透过窗帘,绿意微微洒落。昨夜的小窗纱上,感觉到了清凉的气息。听着这轻柔的声音,仿佛像潇湘夜雨般细腻动人。

注释

  • 新篁:新长出的竹子。
  • 石罅:石缝,指竹子生长的环境。
  • 帘底:窗帘的下方。
  • 绿云:指竹叶的绿色。
  • 嫩凉:温和的凉意。
  • 潇湘夜雨:比喻细腻的雨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淑慧,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婉约的风格著称。她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与生活情趣,对女性的情感世界有深入的刻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自然之美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竹子和夜雨的意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如梦令 画竹》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美的词作。诗中以竹子为题材,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开头“石罅新篁半吐”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新竹的新生,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而“帘底绿云微度”则描绘了光线透过帘子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能感受到那轻柔的绿意。

“昨夜小窗纱,添得嫩凉如许”是对前夜凉风的回忆,进一步渲染出夜晚的静谧与清凉,这种细腻的感受使人感同身受。尾句“可似潇湘夜雨”则通过比喻将整个作品的情感升华,潇湘的夜雨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细腻情感的映射。

整首词在意象、情感的营造上都非常成功,许淑慧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罅新篁半吐:新竹从石缝中缓缓冒出,象征着生命的朝气与希望。
  2. 帘底绿云微度:窗帘下透出绿色的竹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3. 昨夜小窗纱,添得嫩凉如许:回忆昨夜凉风透过窗纱的感觉,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体验。
  4. 听取。听取。可似潇湘夜雨:反复强调“听取”,让人沉浸于这种声音中,仿佛感受到潇湘夜雨的细腻。

修辞手法

  • 比喻:“可似潇湘夜雨”将竹叶的声音比作雨声,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通过“听取”赋予声音以生命,增强了与自然的亲密感。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美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细腻感受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清新,代表诗人高洁的品格。
  • 夜雨:象征细腻与柔情,代表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罅新篁半吐”中的“石罅”指什么?

    • A. 竹子
    • B. 石缝
    • C. 窗帘
  2. 诗中提到的“潇湘夜雨”象征着什么?

    • A. 雨声的细腻
    • B. 竹子的生长
    • C. 温暖的阳光
  3.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许淑慧
    • C. 李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使用了梦境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女性的细腻情感。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雨的意象表现生活的希望与生机,情感同样细腻却更具历史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许淑慧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 留别京兆 满庭芳·梅拆数枝 满庭芳 效东坡作 满庭芳 赠三一居士张明道 满庭芳 满庭芳 中秋月,和人韵 满庭芳·兽炉烟断 满庭芳 赠槎滘罗叟 满庭芳 初至青岛游回澜阁感题 满庭芳 咏宣德窑青花脂粉箱为莱阳姜学在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眉睖眼 摇唇鼓吻 包含傻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轻口轻舌 治阿之宰 看中 包含泷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浑抡吞枣 贩夫皂隶 包含别的词语有哪些 权佞 积毁消骨 甲坚兵利 飞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