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3:54
望湘人 赋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
作者:王士禛〔清代〕
看缭绫半幅,绣线千丝,
汜人幽恨如诉。
雨鬓风鬟,花愁月晕,
蕉萃牧羊南浦。
目断潇湘,楚天无雁,
倩谁传语。
忽相逢秦塞归人,
洒泪为通鱼素。
可奈钱唐一怒,
便碧云万里,
片时来去。
宛绡谷明珰,
无恙龙宫娇女。
更休怅望,
神人道隔,
永念君恩难负。
两情合何处牵丝,
社橘依然春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女子绣柳图,表达了她内心的幽怨与思念。她用细腻的绣线描绘出情感,犹如在诉说心中的愁苦。随着雨水打湿发鬓,风吹拂着鬓发,花谢月缺,愁苦加深,仿佛在南浦牧羊的场景中感受到孤独的滋味。目光所及,潇湘的远方,楚天无雁,难以传达心中情感。偶然遇见从秦塞归来的行人,泪水洒下,只为传递一纸素笺。可是,被钱唐的怒火所困,似乎千里之外的碧云再也无法相见,转瞬即逝。宛如绡谷中的明珠,悬挂在龙宫的娇女,彼此再难相见,更不必怅望。神仙与人间隔着距离,永远铭记君恩难以忘怀。两情相合的地方,又在何处牵连着丝线,社橘依旧在春树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34-1711),字季良,号季子,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和诗文,风格独特,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思念和情感交流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王士禛在《望湘人》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诗的开篇以“缭绫半幅,绣线千丝”引入,展现了一幅精致的女子刺绣图景,而这幅图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内心情感的寄托。诗中的“雨鬓风鬟”描绘了女子在愁苦中打理发鬓的情景,展现了她内心的无奈与忧伤。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描绘了潇湘的美丽与孤寂,楚天无雁的景象寓意着思念的遥远与无助。诗中“倩谁传语”一语,显示出对信息传递的渴望与无奈,情感在时空中愈发显得脆弱与孤独。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相逢的描写,表达了在离别后重聚的珍贵与感伤。行人泪洒的瞬间,流露出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不舍。而“可奈钱唐一怒”则转折出生活的无常与不如意,使得情感更加复杂。最后,诗人以“神人道隔,永念君恩难负”结束,表达了对爱与被爱的深刻思考,情感的纠葛与牵挂在春树的象征中得以延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美丽的意象描绘,探索爱情的隔阂与思念的深切,揭示了人在情感中的脆弱与渴望,最终传达出对君恩难忘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潇湘”象征什么?
诗中“倩谁传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士禛《望湘人》与李清照《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伤感,但王士禛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深刻,而李清照则更偏向于直白且充满情绪的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