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2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1:20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兼
苏轼 〔宋代〕
古寺长廊院院行,此轩偏慰旅人情。
楚山西断如迎客,汴水南来故绕城。
路失玉钩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
淡游何以娱庠老,坐听郊原琢磬声。
竹杖芒鞋取次行,下临官道见人情。
天寒菽粟犹栖亩,日暮牛羊自入城。
沽酒独教陶令醉,题诗谁似皎公清。
更寻陋巷颜夫子,乞取微言继此声。
在古老的寺庙长廊中漫步,这个轩台特别能抚慰旅人的心情。
西边的楚山如同在迎接客人,汴水从南边流来,依旧环绕着城市。
路上失去了玉钩,芳草相互交织;树林里没有白鹤,古泉依然清澈。
闲游怎么才能让老者开心,坐下来听郊外传来的敲磬声。
竹杖和草鞋随意行走,低头看到官道上人们的生活。
天寒时节,豆子和谷物仍在田里,日暮时分,牛羊归入城市。
独自喝酒让陶渊明醉,题起诗来谁能像皎洁的公子那么清。
更想去陋巷找颜渊,乞求他用微言继续这份声音。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作于苏轼在与友人游玩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际生活,反映出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感悟。
苏轼的这首诗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表现出一种闲适而又富有哲思的生活态度。开头的古寺长廊就如同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间隧道,旅人在这里不仅是身体的游荡,更是心灵的寻觅。
“楚山西断如迎客,汴水南来故绕城”一句,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壮丽与人文情怀的交融,仿佛楚山与汴水都在向着旅人倾诉着故乡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路旁的芳草和清泉,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珍视。
而在“淡游何以娱庠老,坐听郊原琢磬声”中,苏轼不仅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关怀,也反映出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竹杖芒鞋取次行”,展现了一种洒脱而自在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市井人情的观察与思考。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感慨与哲思,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苏轼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了这首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苏轼的“此轩偏慰旅人情”中,“此轩”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沽酒”是指?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