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25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怀。
天寒地冻,蚊虫的鸣叫声让人感到悲伤,秋天的高空,清风和露水的声音沁入心间。
林逋(967年-1028年),字季仲,号静庵,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和隐士。他以清丽脱俗的诗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著称,主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隐逸的背景下。林逋在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凄美景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情。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肃杀与内心的孤寂。开篇“天寒络纬悲向壁”,用寒冷的天气和络纬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此时,壁面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隐喻着他对外界的隔绝和对孤独的深切感受。接着“秋高风露声入怀”,则通过描写秋天高远的天空与清新的风露,展现出秋的美,同时也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此时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凉意,既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又不免感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整首诗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外界的寒冷与孤寂,也反映了内心的感受,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无常的思考,揭示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联系。诗人用秋天的景色反映了自己的情感状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络纬”指的是哪种生物?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孤独?
“悲向壁”中的“壁”可以理解为?